事实上,现在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可以发挥的卖点并不多。 三大卖点是设计、性能和摄影。 手机拍照近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各厂商绞尽脑汁抢占的制高点。 如果以评分作为参考的话,华为P20 Pro在手机摄影领域处于顶尖地位。
在评分榜单中,华为P20 Pro以总分109分、摄影分项114分的成绩位列第一。 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华为P20和三星S9+。 从分数可以看出,至少在实验室测试环境中,华为P20 Pro拥有巨大的优势。 如果其他厂商仍以“挤牙膏”式升级,恐怕三两年内很难追上华为P20 Pro。 s级。
同时,手机拍照的卖点如此重要,自然不能让华为占据制高点。 其他制造商如何扭转局面?
硬件为王?硬件好才是硬道理
影像行业有一个“定律”,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了会杀了你”。 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感器面积大的相机相比传感器面积小的相机,在成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这是影像行业的真理之一。
(主流传感器边框对比,华为P20 Pro边框约等于1/1.7英寸)
在相同软件算法条件下,更大的传感器意味着传感器在相同的曝光参数下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线信息,让照片呈现出更好的色彩。 同时,大传感器面积的好处还包括更好的弱光摄影能力、更好的噪声抑制能力以及更好的景深表达能力。 简而言之,与小底传感器相比,大底传感器具有更好的色彩和更少的噪音。 虚拟化能力很强。
回到华为P20 Pro,这款手机的主摄像头传感器为1/1.7英寸,比市面上主流的1/2.3英寸传感器要大很多。 拍出来的照片色彩丰富,层次感很强。 照片动态范围非常好(结论)。 显然,华为P20 Pro的高分与传感器规格远超普通手机有很大关系。
华为P20 Pro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优化拍照算法,其带来的拍照提升并不像直接更换大底传感器那么粗暴和直接,而且两者的差距在跑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分数测试。
同样的成像提升,直接更换更强大的硬件的成本可能会更小。 或许这会导致大多数手机厂商选择在下一代产品上更换大尺寸传感器来改善拍照,而不是日复一日地花时间从算法中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包括小米、OPPO、vivo等厂商都计划采用1/1.7英寸大尺寸传感器,而谷歌则直接计划采用1英寸CMOS。 要知道,主流便携式数码相机(DC)的传感器尺寸只有1英寸。
手机拍照硬件军备竞赛的序幕正式拉开。
算法为王?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在优化技术相同的情况下,大尺寸传感器确实能够显着提升摄影水平。 但事实上,只要算法足够好,就有真正的机会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LG手机在手机拍照的硬件上并没有太多的心思,但这并不妨碍LG手机拍出优秀的照片。 这就是优化和算法的力量。
事实上,该算法有很多很棒的特点。 比如vivo在国内APEX概念手机沟通会上公布的Super HDR技术,可以通过算法将最多12张照片进行叠加,最终输出一张容差接近14EV(官方数据)的照片。 据vivo官方介绍,采用vivo的Super HDR技术,手机在大光比下依然可以拍摄出曝光一致的照片,死黑或死白照片的现象消失了。
类似这样的多帧合成算法还有很多。 其中,三星S9系列采用了将12张RAW格式照片叠加在一张照片上,最后输出一张JPG照片进行弱光降噪的方法。 因此,三星S9/S9+的弱光摄影表现非常出色,夜拍真正接近“零噪点”,纯净得难以置信。
华为P20系列手机也有类似的多帧合成算法,不过华为将这项技术用于防抖。 通过多帧合成算法、OIS光学防抖和EIS电子防抖的结合,华为推出了AIS“AI防抖技术”,通过算法对画面中的方向性抖动进行补偿,因此在理想条件下可以达到4秒。 手持长时间曝光。
无独有偶,根据曝光数据,谷歌Pixel 3也将配备类似AIS人工智能防抖功能。 我相信它的实现方法和最终效果与华为类似。 也可以看作是多帧合成算法的发展和延伸。
但任何算法都必须基于硬件。 例如,超级多帧合成算法必须基于强大的处理芯片和能够超高速读写的传感器。 无论算法有多好,都无法优化过去的旧传感器。 达到目前一流水平。 而且即使算法差一点,在传感器等硬件的性能保证下,相机再差也不会那么差。 不管下限有多低,仍然会高于硬件较差的相机的下限。
硬件和算法的螺旋式发展
纵观手机摄影的整个发展史,从过去到现在,基本上都是沿着“硬件-算法-硬件-算法……”的迭代关系持续发展,就像“抖音”的发展一样英特尔处理器的策略相同。 但很明显,手机摄像头硬件的发展在2023年之前已经达到了瓶颈,无论是传感器面积还是镜头规格都长期没有突破。
虽然算法一直在进步,比如HDR算法、多帧降噪算法、包围曝光算法等,使得手机拍摄的照片拥有更好的动态范围、更少的画面噪点,但受限于手机拍摄的停滞发展。硬件方面,所以这两三年来,旗舰手机的拍照素质从来没有拉开过差距。
从华为等厂商带来的趋势可以看出,未来手机厂商之间在拍照方面的竞争,除了算法的开发外,很可能会直接转变为硬件规格的竞争。 更大的传感器、更高规格的镜头结构,甚至光学变焦镜头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是未来的主流发展之一。
短短一年内,智能手机摄影可能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