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6日,在上海锦江大礼堂,承载着中国芯片梦的“汉芯一号”正式发布。 作为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汉芯一时成为中国芯片史上的辉煌。
接下来的几天,汉芯马不停蹄地发布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汉芯四号”,外国人惊讶不已,纷纷表示不可能。 要知道,造芯片不是种大白菜,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出成果的。
汉芯高频发布处理器的行为直接引起了内部人士的关注,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2006年1月17日,有网友在清华大学BBS论坛上匿名发帖,揭露汉芯11亿元国家科研经费。 经调查,确认“汉信一号”系伪造。
这就是著名的汉鑫造假事件。
某种程度上,中国半导体产业因为汉芯的造假而失去了信任,中国半导体产业近十年没有得到大笔投资。
“汉芯2.0”?
正当大家以为没有人愿意用国产处理器踏上汉芯的后路时,残酷核心出现了。
2023年5月,宝德计算()发布了基于x86架构的 Core()处理器。 会上,宝德声称其生产的 Core处理器无论是性能还是架构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宝德集团董事长李瑞杰表示,该芯片处理器芯片的发布是宝德助力国家强芯战略的第一步。 150万件。
这很奇怪。
它“基于x86架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这种说法其实是矛盾的。 因为x86架构属于Intel,难道宝德是向Intel购买了相关的,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按理说,宝德作为知名的服务器和PC厂商,并不具备处理器相关的业务范围,也不具备推出自研处理器的能力,更谈不上相关的芯片设计能力。 那么,宝德突然推出这款暴力核心处理器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很快,外媒爆料宝德的 Core处理器与英特尔十代酷睿i3-10105处理器几乎一模一样。 从两人的对比图来看,两人在外观和频率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种高度的相似不禁让大众开始怀疑Blast Core处理器是否是一款“磨砂”产品?
(左为初代Blast Core,右为Core i3-10105)
在外界不断质疑下,宝德终于发布了相关声明。
声明称,宝芯首款CPU是英特尔公司支持的定制CPU产品; 主要用于商业市场的品牌PC终端; 其CPU尚未向相关政府部门申报任何计划和补贴。
这意味着什么? 博伊德推出的芯片处理器并非“打磨”产品,而是与英特尔合作推出的定制产品。 此外,博伊德并没有依赖处理器向政府申报补贴。
总之,外界冤枉了保德。
“新创”之争?
然而,我们始终想不通,宝德为何在“本土化”风口浪尖上推出如此“有争议”的产品?
经过进一步了解,黑马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相。
2016年,国内24家专门从事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信创工作委员会”。 全称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
后来,除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之外,新创将之前的一些软件、硬件产业整合在一起,重新命名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简称“新创”。
2018年,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高科技出口管制后,芯创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自控成为芯创产业的一大标签。
(图片来源《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回归正文,宝德之所以推出这样的产品,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在信创产业中分得一杯羹。
因为信创支持的国内企业需要国内的加工商。
众所周知,目前国产处理器做得比较好的有龙芯、兆芯、海光、飞腾等,如果继续按部就班地发展,其他厂商是不可能超越的。 对于完全没有处理器经验的博伊德来说,厂商更是胡言乱语。
因此博伊德转向英特尔。
目前,根据宝德官网产品页面显示,宝德推出的信创桌面自强®QS+所采用的处理器为国产飞腾锐D2000。
相比之下,搭载酷睿处理器的整机性能比国产CPU高出数倍,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升了宝德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部分原因是合作伙伴英特尔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为了避免美国的单方面制裁,双方一拍即合:你满足采购要求(高性能、国产化等),我遵守国家的限制。
总之,宝德与英特尔联合推出了这款芯片处理器,并采用折衷的方式打入国产处理器。
事实上,Boyd并不是第一家这样做的制造商。
早在澜起科技就推出了x86架构处理器,号称具有预检测(PrC)和动态安全监控(DSC)功能。 子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可以使用高性能处理器,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实现了相对的“自主控制”。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我理解。 毕竟大家开公司都是为了吃饭。
国产CPU的现状如何?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目前大家对国产处理器心存疑虑,但事实上,国产CPU的性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今年5月刚刚发布的龙芯为例,龙芯中科声称其性能可与7nm AMD Zen 2相媲美,相当于英特尔十代酷睿处理器。
据悉,龙芯主频为2.5GHz,采用四核、双DDR4-3200内存通道设计。 据官方介绍,未来龙芯将继续提升主频,力争在3GHz级别持续降低成本和功耗。
虽然目前水平没有Intel那么高,但是对于日常政府办公来说完全够用了。 毕竟在很多地方,人们还在使用装了XP的五代、六代酷睿。
由于编译优化尚未完成,网上的龙芯跑分存在不小的差异。 这里,黑马就用龙芯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根据网友实测,2.5G龙芯与同核心数的第六代Intel i5 3.6G对比,在国产处理器中,龙芯的表现还是相当亮眼的。
当其余国产处理器都卡在无法加载的地步时,龙芯排名第二,仅比第六代英特尔i5慢一点点。
黑马认为,龙芯的GCC编译器编译完成后,龙芯的性能势必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或许在大家看来,国产处理器目前只能做办公、看电影,甚至无法满足最基本的游戏需求。
要知道,对于一家自己开发指令集、CPU以及各种兼容工具的公司来说,既没有英特尔长期的技术积累,也没有各种高科技的技术支持,也没有类似“”商业联盟的构成。 国产处理器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我们不必因为玩不了游戏而叫嚣国产处理器的故障。 如果将国产处理器代入真实案例,某种程度上,国产处理器是一辆汽车,而英特尔处理器是一架战斗机。
玩游戏需要高性能的时候,就像驾驶战斗机一样,但对于只有办公需求的群体来说,汽车的速度也足够了。
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黑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国产处理器将能够大规模普及自己的软件生态,让中国处理器不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