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新消费报讯(研究员 梁又云)近日,据媒体报道,我国首个全国性公益性熟食蔬菜行业自律组织——中国熟食蔬菜产业联盟已正式成立。 该联盟由大白研究院和农业农村部组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同指导该项目,并得到十多个省农业农村部门和市政府的支持。
这也是继2023年1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近期消费促进工作的通知》“鼓励半成品和净菜生产销售市场”之后的又一利好保障。
4月18日开盘,调理菜板块持续上涨,富城股份、步步高、仙滩股份、中百集团等个股相继涨停,但部分个股波动较大。
其中,步步高上演了“从地到楼”的表演。 截至收盘,步步高跌6.6%。 该公司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已拥有预制菜品牌“大师厨”,其预制熟食产品包括寿司、饭团、饭盒、卤菜、面条等。
同时,全聚德还宣布将推出针对年轻一代上班族、单身人士等单人场景的便捷烤鸭产品,并持续加大ToC业务。
无论是疫情引发的“宅经济”催化,还是政策激励影响,备菜行业已经处于爆发前夜。
B端和C端联手,C端有望成为焦点。
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我国调理菜产业已初具规模,市场规模约2100亿元,预计到2025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预制菜的ToB销售占比最大,约为80%,零售消费占比约为20%。
在B端市场,随着冷链运输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我国餐饮品牌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此外,餐厅厨房标准化预制菜肴也有效带动了行业发展。 同时,快节奏的外卖市场的增长也为以炊具为代表的预制菜肴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根据大白研究院对样本餐饮企业的测算,使用预制菜品的餐饮企业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成本,降低送餐速度,预计利润率可提升7%。 同时,他们还可以将餐厅的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10%,最终降低至30%。
与此同时,面向消费者的C端熟菜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叮咚麦菜2023年预制年夜饭菜销量同比增长超400%,盒马2023年春节预制年夜菜销量同比增长345%,每日优质元旦预制菜销量增长130%。 随着预制菜品研发的不断丰富和消费者教育的不断推进,家庭聚餐的细分赛道和“一个人吃”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投融资市场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C端调理菜品牌上。 数据显示,2023~2023年是备菜融资高峰期,2023年共计12例,2023年融资超过35例。
除了将于2023年4月推出的威志祥外,主要针对B端客户。 大喜地、果全世惠、麦子妈、新晶晶、真味小美园、钉钉懒人菜等均以C端零售为主。 预制菜肴的品牌。 其中不少品牌单笔融资金额达数亿元,参与投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IDG、美团、元气森林等。
大单品成规模突破
3月份以来,全国调理菜销量大幅增长。 其中,蔬菜半成品和零食最受欢迎,不少单品销量较2月增长50%以上。
然而,成品预制菜肴的处理却大不相同。 彩联新闻记者从深圳、上海了解到,封城期间,成批的预制菜品制作总是困难重重。 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的品味和需求不同。 缺乏形成“共识”的菜品。
犍为中央厨房董事会秘书徐振江曾表示,进入者还处于各自的探索阶段。 调理食品行业成熟的两个标志是领先品牌的出现和大单品的诞生。
虽然赛道发展如火如荼,但根据大白院统计,无论是B端还是C端,备菜市场都具有销售面积小、区域特征明显、数量多等特点。参与者多,行业集中度低。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还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蔬菜行业前十名企业销售额将占14.23%,而日本预制蔬菜行业前五名企业将占2023年销售额的64.04%。同一时期。 同时,华泰研究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将有5大单品销售额达10亿元。同年,我国仅小酥肉和酱菜红烧肉能达到10亿元。元销售门槛。
民生证券表示,受降本增效的诉求,餐饮企业B端市场需求较为明确。 我们预计中式预制菜B端远期市场空间有望突破1万亿元,C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但由于中国食品品类繁多,烹饪技术差异巨大,未来行业可能呈现整体碎片化、品类集中的行业格局。
从产品类型来看,国内调理菜主要分为上游农牧水产企业,如国联水产、龙大食品等; 安靖食品、三全食品等传统速冻食品企业; 海底捞、金陵饭店、全聚德、同庆楼等餐饮企业; 盒马、叮咚买菜等新零售企业,各有优势。
海证券认为,包容性强、大众口味基础大的品类更容易产生规模化的单品。 同时,满足C端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附加值高、差异化的品类盈利能力更强,如成品菜、调理肉片等。 这也是魏志祥C端牛肉系列毛利率能达到31.4%,高于同类品牌的原因。
近期,广东、温州等地开始积极布局区域调理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区域优势企业和特色菜品。
随着各地围绕地方特色发展调理食品产业,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能够在不同菜系中批量生产的大单品可能会诞生。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