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会有多大的进步? 你能猜到结果吗?
不喜欢看视频的网友可以继续看文章内容,又到了猜表现的时候了。 与现在的七强相比,进步了多少? 正好是10次。
其实说起A卡,在内地还是比较小众的。 小编前年参加一个活动,看到了大陆显卡出货量的统计数据。 A卡仅占不到20%。
虽然A卡在中国大陆比较小众,性能不如N卡,而且网上负面评论也不少,但在中国仍然有一批忠实的A卡粉丝。 A卡到底吸引了他们什么,让我们再次穿越回过去,看看10年前A卡的故事。
2009年到2010年,一开始就达到巅峰,引领DX11时代。
我们约定好回到十年前,为什么又回到了2009年? 仅仅因为AMD和老黄在2010年发布的旗舰H5870其实早在2009年就发布了,当时的AMD可以说是实力强劲。 它采用了天机赛马和高频小核心策略,并没有盲目扩核。 与老黄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绝对性能,它都专注于开发能耗比优异的小核。 虽然显卡的绝对性能不如N卡,但功耗低,而且核心小,成本低,价格可以定得很低。 它的推出/让老黄旗舰显卡一夜之间价格减半。 不少线下商场连夜修改显卡价格促销,成为DIY史上的经典场景,用户叫好。
随后AMD继续发力,2009年9月,AMD-ATI单核旗舰显卡采用2架构,首款DX11显卡。 不仅在性能上大幅超越了老黄的最强单核卡,居然以一比二击败。 拿到双核旗舰GTX 295后,双核旗舰一年半就无敌了。 半年后发布的GTX 480虽然在性能上完全击败了HD 5870,但功耗却非常难看。 此时AMD从完美布局上彻底压制了老产品。 那是前段时间的事了,当时的公版卡上还带有ATI的标志。
2010年底,我们与NVDIA苦战,并没有落后,但架构上的短板却暴露出来。
AMD虽然很强大,但对手毕竟是老黄。 半年后,马不停蹄地推出了第二代DX 11显卡。 虽然旗舰级GTX 580的功耗依然巨大,但其绝对性能无疑是非常强大的,领先AMD一步。 特别是A卡的几何性能和曲面细分性能较低,成为NV攻击的弱点。 AMD也不甘落后,推出了创新架构的HD 6900系列显卡。 采用3架构,首次改变了底层架构。 详细信息:过去,1个SP包含5个ALU计算单元。 每个 ALU 单元具有不同的功能并负责不同的操作。 不过,现在1个SP只有4个ALU计算单元,每个ALU单元的处理都是一样的。 这将使显卡在执行计算时分配单元更加灵活,提高效率。 从人的角度来说,现在每个团队都少了一个人,但是每个人都是全才,什么都能做。
即便如此,A卡的缺点此时也已经显现出来。 新一代单核旗舰HD 6970的性能只能与NV的次旗舰GTX 570持平,高频小核心策略更多是为了掩盖AMD的大核心设计能力。 就单核显卡的绝对性能而言,继续使用旧架构追赶显然有些困难。
2012年,再次领先,经典的GCN架构诞生了。
说起GCN,很多AMD粉丝似乎都看到了洪水猛兽。 毕竟被AMD打磨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变。 事实上,GCN架构,中文称为“下一代图形架构”,在8年前就已经非常先进了。 GCN彻底抛弃了过去。 A卡VLIW超长指令系统的架构设计逻辑引入了CU单元。 简单来说,即使整个工作流程缩短,流处理器也可以同时运行更多的计算,减少流处理器的空闲和不饱和的工作负载。 钓鱼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显卡的效率,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显卡的通用计算性能。
第一款GCN旗舰显卡非常惊艳。 拥有业界首款28nm显卡、首款PCIe 3.0显卡、首款DX11.1显卡的光环。 无情碾压GTX 580性能近30%,一举成为单核卡。 显卡功耗依然与HD 6970处于同一水平,比GTX 580低了数百瓦。
但万万没想到,2个月后HD 7970就被废黜了,而它的秘密武器,基于开普勒的GTX 680,对于N卡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架构,不过GTX 680的领先优势并不大,随后AMD又推出了官方超级版HD,主频更高,显卡险胜GTX 680重新夺回单核卡王宝座,但功耗却比680高出50W。当年的显卡市场真的很热闹。 AMD和龙争虎斗,对我们来说是一出好戏。
有趣的是,这一代已经开始做减法,降低双精度等通用计算性能来降低功耗,而AMD GCN架构则加强通用计算性能来提升显卡性能。 双方都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2013-2023,R9 290X,用功耗换性能,似曾相识
当我们讨论A卡时,我们绝不能只讨论显卡。 毕竟AMD仍然是一家CPU公司。 此时,AMD的CPU正在遭遇滑铁卢。 2011年精心推出的推土机处理器被酷睿击败。 CPU市场份额疯狂萎缩。 钱少就意味着研发投入少,而且A卡本来就不是AMD的亲生儿子,他唯一的钱都用在了CPU研发上。
这时候我可以用A卡做什么呢? 那就改个名字吧~A卡正式更名为Rx命名方式。 中低端显卡都是上一代显卡的降级。 比如HD就成为了这一代A卡排名第三的R9 280X。 新架构仅流片一个核心。 ,而用刀功成为新的旗舰和次旗舰之后,毕竟流片一个核心就要花费数亿美元。
就连旗舰R9 290X也是唯一的新显卡。 改进后的GCN 2.0架构最大的变化是可以协调更多的流处理器。 显卡的大小达到了惊人的 2816 个流处理器,其中塞满了 62 亿个晶体管。 此外,显卡的显存控制器得到了改进,允许更高的显存位宽,让显存容量达到4GB,显存带宽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虽然这一代显卡比GTX TITAN晚了8个月发布,但它以功耗换来了胜利,以60W的高功耗为代价,重新夺回了单核卡王的宝座。 虽然一个月后被老黄取代,被GTX 780 Ti击败,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此时A卡在性能上还能与N卡抗衡,但功耗却开始呈现大灶的趋势。
2023-15,R9 Fury X,希望在弯道中超越HBM内存,但复仇失败
2023年,熟悉的苏马出任CEO。 此时的AMD已经很困难了,但还是做了一些技术创新,竭尽全力推出了旗舰R9 Fury X。FURY,一个新名字,中文是愤怒和复仇女神,意思是AMD的愤怒和复仇。向老黄报仇。
Fury最大的亮点就是HBM显存。 显存堆叠实现了惊人的显存位宽,是当时GDDR5显存的8倍。 非常黑科技,后来引起了老黄的兴趣。
当时,AMD为了率先使用HBM显存,与Hynix联合开发,也在显存控制器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在ATI的历史上,A卡曾经是第一个使用新显存来超越N卡的。 AMD希望这种情况能够再次发生。 此外,Fury采用了GCN3.0架构,流处理器增加到4096个,甚至大胆引入了官方水冷,温度表现惊人。
然而,这一次A卡失败了。 虽然超水冷Fury的性能只有4GB,而980Ti有6GB,而且与核心封装的HBM显存良率太低。 显卡产能很低,成本太高,无法打价格战。 整个产品充满半成品,显卡沦为A卡。 粉丝收藏的产品终身出货量还不到980 Ti的1/10。
AMD的怒火止住了,复仇失败,这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R9 300系列只能使用R9 290X。 当他们不断换马甲面对老黄时,AMD也开始进入黑暗时代。
2023-2023,A卡的黑暗岁月,旗舰惨败,中端开花
过去几年可以说是A卡最黑暗的几年。 这一代旗舰RX VEGA历时两年才问世。
此时,NVDIA的GTX 1080已经发售一年半了,就连原本打算与A卡竞争的GTX 1080 Ti也已经出了半年多了。 更重要的是,期待已久的旗舰显卡RX VEGA 64的表现令人震惊。 以前还是可以卡在80到80Ti之间。 这次只与1080持平,比1080 Ti落后30%。 而且由于采用HBM2内存,成本太贵。 价格比当时的1080贵了1000,功耗甚至比1080还高。Ti高了50w,是高功耗低性能的典型例子。 除了A卡迷之外,消费者找不到购买的理由。
这一代显卡的架构变化也乏善可陈。 架构已升级至GCN5.0。 虽然HBM2显存扩大到了4GB,频率更高,但位宽却下降了一半。 最终显卡的带宽相比Fury X甚至有所退步,显卡性能的提升更多是得益于14nm工艺的红利。
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纪念版显卡的外观了。 确实非常帅气,适合收藏。 也许AMD的工程师也知道,这一代A卡最大的用途就是给A卡迷收藏吧?
或许当时粉丝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AMD怎么了? 事实上,苏妈接手后就反映,以当时的实力,显然不可能与老黄争夺旗舰。 老黄太有钱了,又不像英特尔挤牙膏。 AMD最擅长的是什么,田忌赛马,主流? 市场竞争的是性价比!
从2023年开始,AMD调整了方向,集中精力开发主流核心——14nm GCN4.0 。 首发的RX 480和N卡的GTX 1060都淘汰了上一代次旗舰GTX 970,这已经成为一段佳话。 虽然销量不如GTX 1060,但依然销量不错。 随着挖矿热潮的到来,一时间市场上甚至一卡难求。 显然,苏妈此举成功了,她为AMD赢得了胜利。 更多时间。 对了,架构还是中国团队主导的,中国人NB~~~
2023年,VII和RX,新架构RDNA,黎明?
随着Ryzen处理器的成功,苏妈终于有了一些资金投入A卡的研发,开始分别研发游戏显卡和计算卡。 2023年,专门为游戏设计的架构RDNA诞生,计算卡继续使用GCN架构。
RDNA新架构的第一个实验产品是小核心。 这就是苏马的策略。 采用新工艺、新架构的Navi 10核心性能令人满意。 RX 5700 XT 的规格与 RX 480 类似,达到了 GTX 1080 Ti 的 90%。 性能和能效比显着提高。
不过,面对老黄RTX20 Super系列精准的刀法,苏妈还是有点幼稚。 没有光追技术。 或许是因为7nm工艺确实比较贵,并没有很震撼的价格。 新显卡并没有办法摆脱N卡的围攻。
尽管如此,RX 5700系列仍然让我们体验到了RDNA架构的强大之处。 更好的消息是,随后改进的RDNA2架构显卡获得了XBOX X和PS5的订单,让A卡迷看到了重新崛起的曙光。
旗舰呢? 苏妈直接把计算卡MI 50改了颜色,当游戏卡用了。 VII和VEGA一样,依然采用GCN 5.0架构,但采用了主频更高的7nm工艺,并采用16GB HBM2显存,让显卡带宽达到惊人的1TB/s。 但这也意味着显卡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产量并不多。 七更多的是为了营销的需要,制造一些市场话题,具有比较大的象征意义。 顺便告诉你,我们来过! 事实上,这个时候,苏妈妈还在争取时间,拖住自己的杀招——大navi。
时间回到现在2023年
读完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A卡粉丝了。 A卡的历史曾经是那么辉煌。 曾经用技术打败了行业老大,带来了无数高性价比产品。 这些都是他吸引粉丝的高光时刻。 今天猛男就对A卡这十年做一个回顾,看看这十年A卡的业绩增长。
测试平台还是和老的一样。
不过内存被G.Skill C16的内存取代了。 相信很多网友都知道老牌内存厂商智奇。 火焰戟是G.Skill针对Ryzen CPU专门优化的内存。 完美适配Ryzen CPU,甚至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
横评详细成绩——努力前行
在理论性能测试中,过去的老显卡显存太小,尤其是1GB显存版本,在4K分辨率Fire Ultra基准测试中表现非常差,Time Spy无法运行,直到GCN架构。 显卡才刚刚开始支持它。 可以看到AMD在GCN这一代的跑分增幅是最夸张的,Fire跑分直接提升了160%。
在游戏测试中,猛男选择了五款DX11游戏和一款经典的DX9游戏CS; GO,1080P和2K分辨率,中高画质。
不幸的是,当GTA V进行高画质测试时,显存不足的显卡无法运行。 最大的飞跃是在 GCN 架构中。 在许多游戏中,帧速率提高了三四倍。 大佬在8年前就说过GCN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架构。 我就骗你吧~
借鉴之前的教训,这次Macho直接计算了每一代显卡相对于上一代的提升百分比。 结合6个游戏、2个分辨率、4个理论性能测试,我们可以得到这张各代的性能提升表。 可能是AMD的习惯,也可能是性能不佳。 AMD基本上有一个持续数年的架构名称。 它挖掘得更深。 与N卡不同,A卡的提升率基本在30~40%左右,非常稳定。 除了建筑之外。 在重大变化的时候,比如GCN诞生的时候,比上一代提升了136%。 这个提升不仅创下了A卡历史上的记录,而且在近十年的N卡历史上,两代旗舰之间的性能差距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大。 的。
有聪明能举一反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们的RDNA架构相对于GCN是不是有很大的进步?
虽然RDNA架构目前还没有大核心,但毕竟大家都是猛男迷。 这里我就让大家满意一下。 RX 5700 XT 是小核心,所以猛男会采用同样的小核心、同样的 8GB 显存、流处理器进行对比,RX 590 仅落后 11%。 从跑分来看,RX 5700 XT 比 RX 590 提升了 82%,提升确实非常大。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这张十年增长曲线图。 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AMD从R9 200系列开始就放缓了脚步,两年才更新旗舰。
如果结合过去十年N卡的性能增长曲线会更直观。 由于测试项目不一致,数值不标注。 你可以只看趋势。 2013年,两者还难分伯仲,2015年AMD也勉强做到了。 跟上,但 NVDIA 太强大了,每年都会推出更高性能的显卡。 80和80Ti轮流使用。 AMD没有钱,很难跟上NV的步伐。 此外,VEGA这一代GCN架构的潜力也被充分挖掘出来,两款旗舰之间的性能差距迅速拉大。 GTX 10代的到来,彻底击败了AMD。 难怪老黄有足够的信心去尝试RTX 20一代。
功耗方面,由于Macho有直接测量显卡功耗的工具,这里直接列出了运行FSU压力测试的显卡功耗。 可见,由于架构的落后,AMD很早就采取了功耗换性能的权衡。 这种做法在RX VEGA 64中达到了顶峰,但单卡接近400W就已经是红线了。 过高肯定会影响用户的安装和使用体验,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AMD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功耗属于VII代。 已下降。
能耗比例方面,采用HD 5870作为百分比标准。 虽然A卡现在是个大灶,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架构的探索,近年来A卡的能耗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最后,我们添加一位特邀嘉宾RX 5700 XT。 虽然同样是7nm,但是RDNA架构的能耗比相比VII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A卡战未来真的是这样吗?
这可以被认为是复活节彩蛋测试。 自古就有A卡对抗未来、N卡负优化的传说。 我手里正好有几张旧N卡。 这里我先来对比一下R9 290X和GTX 780 Ti。 通过查阅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款显卡在2013年第一次测试时的跑分成绩和综合性能。毫无疑问,R9 290X被780 Ti压制。 但看看目前的跑分成绩,却令人难以置信。 这个 R9 290X Fire 的跑分直接高出 700 分,约 14%,而 780 Ti 的跑分基本持平,在误差范围内。
我们再做一下游戏比较。 通过以上6个游戏测试项目,我们最终发现两款显卡的整体性能基本打平。 甚至 R9 290X 也稍好一些。 要知道当时780 Ti击败290X已经没有悬念了。 的。
这是一个例外吗? 290X比780 Ti有多1GB显存的优势吗? 毕竟现在新游戏比旧游戏占用更多的显存。 我们再做一个比较。 Fury X和980都有4GB显存。
可以看到,Fury X的跑分也比第一次测试高了600分,约6%,而980则低了100分,都在误差范围之内。
游戏继续使用,最终两者的性能差距从当时的10%左右扩大到了19%。
这样看来,A卡未来确实可以竞争,但N卡却没有负优化。 只是因为A卡的性能提升了。 相比之下,N卡似乎是负优化的。 其实这并不能说是优势。 就是因为A卡的驱动刚发布的时候还没有准备好,给后续的驱动带来了优化的空间。 驱动程序一直是AMD的一个大问题。 如果有选择的话,相信消费者在刚发布的时候还是更愿意购买。 高性能显卡,而不是面向未来的显卡。
对了,聪明一点的人可能会问,你的测试项目和以前不一样,这样比较有意义吗? 这里猛男测试的确实是比较新的游戏,但是新驱动下的这些老显卡对于新游戏发布三四年后有更好的优化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也是一场未来之战吗? 这个逻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苏妈大动作憋了两年,表现让人猜测
苏妈对于新款BIG NAVI旗舰显卡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甚至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 我们暂时就这么称呼它吧。 对比起来,整整十年! 回来打我脸吧……
根据测试结果和现有数据分析,首先,新A卡拥有80组CU、5120个流处理器、RDNA2架构
根据上面的测试,RDNA1架构的RX 5700 XT性能相比RX 590提升了82%,RDNA2架构相比RDNA架构应该也有提升,5120个流处理器也大了34%比目前的旗舰VII。 不过,考虑到功耗墙限制和边际效用,这里的猛男大胆猜测,旗舰性能相比 VII 会提升 75%,与 RTX 3080 基本持平或弱 3.%,而功耗可能会令人惊讶。
结论
A卡的十年可以说是艰辛的十年,但也曾是那么辉煌。 一度让老人尴尬,也让用户拍手叫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铁杆A卡粉丝相信,苏马富起来后,A卡有一天会重现HD 4000/5000系列,或者实现像Ryzen那样的壮举,让A卡成功翻身。大约。
看完这两期十年显卡,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当年N粉和A粉的评论。 回忆起小编高中的DIY岁月。 当时我也很喜欢看两个粉丝之间的一些争论。 在争论中,我看到了很多独特的观点,比如A卡相对于未来N卡的负面优化、A卡音质好、N卡网速快等。 回想起来,有时我会忍不住笑。 时光荏苒,当年的A粉、N粉如今已经长大,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上班族,少了一份冲动,多了一份成熟。
其实大家都希望苏妈即将推出的产品能够更加强大,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
毕竟,引用一位网友的话说,当你有一天发现老黄的显卡性能强、定价好,并不是因为老黄良心发现的,而是因为苏妈妈来了……有AMD的世界就是比只有一个好。 竞争可以让这些资本家良心觉醒,促进技术进步。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说出显卡上的那六个字母!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