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 刘志刚@互联网江湖 主编
不久前,第11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中,中国队6名队员无一人获得金牌,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讨论。 不少评论奥数的文章刷屏,不少人甚至将此次“歼灭”与教育部近期取消奥数、与高等教育挂钩的政策联系在一起。
然而,理性思考是没有意义的。 回顾历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比赛中国队的排名,有起有落。 也未能像今年那样引起如此多的关注。 或许这件事的火爆与政策的【环保力量】有很强的相关性。
事实上,取消奥数、特等生等高考加分的影响并不是近期比赛的成败。 从多个角度来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压缩,未来教育市场的走向和投资赛道的选择也将发生变化。 将会出现新的趋势。
奥数闭幕对谁有利?
被无数学生痛恨、家长厌恶的奥数已经跌落神坛。 同时还荣获体育特长、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优秀事迹等荣誉称号。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加分早已是鸡肋事件,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奥数。 因为尽管奥数确实很多顶尖人才不需要在乎五分加成,但只要奥数还有这样一个升学垫脚石的作用,奥数的热度就不会那么高。冷却。 大多数家长的初衷仍然是为了所谓的加分。 然而,即使奥数补习课程的费用比其他班高出两到三倍,也很难抑制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热情。
如今,奥数加分已经取消,家长的热情消退,这个行业也不再那么浮躁和功利。 只有真正有兴趣或者表现出才华的孩子才会继续选择,创投圈内的股权投资风险也被抑制了。 。
从以往的资本市场发展来看,不仅是奥数,还有之前民办教育等各种政策的出台,风向的转变势必会激活【资本替代效应】。 该政策让资本通过奥数培训、民办幼儿教育等领域逐利行为“暂停”。 换句话说,一会有盛一衰,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将流向儿童特长教育的其他领域。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奥数的主要目标群体实际上是儿童,与之形成【替代】关系的领域必须与目标群体一致。 按照这个标准,预计将获得大量资本流入的行业无外乎这几个热门领域:少儿编程、中文、少儿英语。 相比之下,这三个热门领域有着明显的差异。 。
少儿编程受纪律约束,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人公认的事实。 即使在教育行业资本寒冬的今天,少儿节目似乎也足够【抗周期】了。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少儿编程投融资将达到33起,行业龙头编程猫、傲萌编程获得超亿元大额融资。 这些资本市场的重视与部分地区将编程纳入高考试点密切相关。
不过,虽然行业火热,但人们对少儿节目的热情与之前相比似乎正在逐渐消退。 未来,编程会变得更加规范,但没有人知道这种[未来]会持续多久。 行业的高调与政策的关系太密切了。 就目前而言,编程仍然给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感觉。
因此,对于教育投资来说,编程教育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但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投资编程市场时,一定要保持价值投资的理念,而不是赌博、胡闹、猜股价比赛。 在政策尚不明确、行业刚性需求不足的阶段,行业仍在争夺现有市场。 主流企业投资较晚,想要进入的风投必须仔细考虑自己的选择。
近两年的教育市场,“大语言”这样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频频出现在大众面前。 2023年,一系列语言改革政策将陆续推出,让汉语作为一门在教育市场火爆的学科被挖掘出来。 接下来的2023年,高考语文将成为最难的科目,成为“高考最难年”。 教育部编写的语文教材主编温如民更是这样表示:“未来中国高考改革的方向就是不让15%的人完成考试!”
但相比其他学科,除了行业的“共性”问题外,大中文也有自己的难处。 从互联网江湖()团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汉语教师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相关师资缺乏、培养困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汉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有良好的文史基础。 不仅仅是认识应试教育的作文、诗词欣赏以及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假字的组合。 有的有相关成就的人,在讲道、接事、解疑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也很难通过考验。 因此,市场上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汉语教师一直备受争议。
2、行业体系化弱、标准化低:大语言行业标准尚未建立,缺乏可以量化学习效果的标准。
奥数、新概念英语以及一些体育、音乐、美容兴趣教育为何在中国少儿培训行业流行? 在笔者看来,原因在于这些科目已经被明确分级了。 学习第一级并通过考试后,只有达到行业规定的标准才能学习第二级。
正是这种“看得见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认为自己学到了东西,取得了进步,因此能够吸引学生重复购买。 如何制定汉语学习标准? 父母怎样才能感觉到孩子有所成就呢? 这些都是行业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3、产业同质化与泡沫形成:政策东风带动大中国崛起。 新东方、学而思等巨头相继采取“线上课程+线下网点”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随后,其他玩家也在逐步推进,但由于学科本身的性质,汉语教育培训的产业同质化较其他行业更为明显。
另外,行业还太不成熟,华文教育改革尚未落地。 然而,对于高举“大中国”旗帜的机构来说,也是如此。 行业存在明显泡沫。 无形中,这会给刚刚起步的汉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后果。 的损坏。
随着中国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观念从注重应试教育转向追求素质教育,英语学习,尤其是孩子英语听说能力的塑造,受到了空前的欢迎。 但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的线下应试英语教育相比,在线英语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到2023年,在线少儿英语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用户规模保持30%以上的增速。 与标准化程度较低的语文、编程教育相比,少儿英语对奥数市场的资本替代效应会更加明显。
情况确实如此。 如今,热钱不断涌入在线少儿英语赛道。 2023年伊始短短两个月,基金耐不住寂寞,频频进行大额投资。 1月16日,在线少儿英语一对一品牌哒哒完成2.55亿美元D轮融资,由华平投资领投,好未来、永华投资跟投。 2月18日,在线英语教育机构阿卡索宣布完成1亿元C1轮融资,现有股东IDG资本、博富基金跟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各类线上线下英语培训机构、创业公司等教育机构超过5000家。 如今,在线教育的竞争催生了在线外教等更多垂直细分领域,不少明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哒哒英语、和等领先平台。
问题是,已经有这么多玩家了,还有投资人愿意进来吗?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看,少儿英语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会下降;
1、教育的“规模抗性”:教育的地域分散性非常明显。 能够辐射全国的教育企业几乎没有。 教育机构地域特色明显。 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线下有实力雄厚的培训机构,更了解当地应试教育需求。 再加上教育本身的线下体验特点,这也大大加强了一些小型培训机构的防御能力。
规模和数据积累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圈地和持股。 教育行业典型的马太效应远小于长尾效应。 CR4极低。 行业出现区域巨头的概率大大增加。 能够垄断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明星公司不在少数。 该行业仍有很多投资机会。 。
2、政策驱动行业规范:随着国家教育部对以下校外培训机构实施整顿管理,各省级教育部门纷纷出台整顿管理方案和意见,势必促进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发展。业内有“浪费钱驱逐劣币”的说法。
但本轮洗牌本身来自外部政策力量,并非市场发展本身优胜劣汰的决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行业的大门并没有关闭。 而且,政策规定加深了少儿英语培训的标准化。 趁着这波整顿,有机会上演后期出击。
3、与编程相比,距离高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业语文的规范化还不清楚。 英语教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市场需求很大,细分赛道也很多。 既适合长期价值投资,又适合短期现金投资。
4、英语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学成本低廉。 英语是一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学科。 与其他学科不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开设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英语一直是一门半资格半考试的学科。 与其他需要名师平台的学科相比,英语教学的门槛相对较低,学习的门槛也相对较低。
在之前的千团大战中,美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赚得最多的。 它甚至在市场上非常不起眼,但却是最终的赢家。 原因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
时机:行业需求; 定位:行业标准化; 人:准确、清晰的企业战略制定。 对于英语培训行业来说,英语培训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 政策驱动的行业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也给了很多玩家弯道超车的机会。
当“门”关闭时,“窗”的价值就会更加明显,而英语培训显然不仅仅是一扇窗。 奥数、民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资本替代效应发挥出来,使得英语培训完全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
行业隐忧三:大势如少儿英语,也有难课
虽然在线少儿英语市场确实是资本眼中的一块大肉,但就像互联网时代大多数热门项目一样,各路资本往往蜂拥而至,整个赛道上挤满了玩家。 疯狂混战的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依然无法掩盖。
首先,个头突出,门槛高。
目前网络少儿英语赛道的马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截至目前,在线少儿英语赛道基本形成了以、、达达、V兰迪少儿英语等巨头公司为主的第一梯队。 据统计,亿元以上融资基本集中在少数一线公司,而大多数公司仅通过A轮及以上融资。 二线企业受资金影响,发展速度很慢,市场份额也比较小。 。
据艾瑞咨询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47家少儿英语公司获得融资126亿元。 但相比之下,第一梯队的融资额几乎等于所有第二梯队公司的年度融资额。 融资金额。
互联网时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很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垄断。 如果一家公司不能在活着的时候快速发展,那么无论现金流有多好,也只会变得越来越被动。
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少儿英语教育平台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推广,具有“外教一对一教学、全英文教学、真人互动”等教学特色。 这一现象让很多用户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款。 也就是说,大多数用户对在线少儿英语品牌没有系统清晰的认识,也很难区分各个机构之间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机构品牌的长久发展。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在线少儿英语机构都声称使用国外教材,并强调采用欧美测试标准自主研发。 此外,从运营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在线少儿英语机构通过数字营销广告、电话营销转化等方式实现快速增长。 在流量红利消失的今天,如果大家都采取这样的做法,那么只会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获客成本不断飙升。
缺乏差异化内容是很多企业破产的关键因素。
说到底,企业有心,资本却无情。
企业想要拿到更多的钱,野心很大,但是资本市场应该很清楚,对企业市场规模的评估或许不会那么差强人意。 即使披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外衣,在线教育行业本质上仍然是教育行业,教育企业难以形成全国垄断的规律在在线少儿英语市场依然成立。
因此,虽然在线教育市场在资本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如果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用放大镜来看,问题依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三点。 热情的背后,还是需要泼点冷水,否则一时的隐患,会给行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如何把握这波资金流入的东风?
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少儿英语培训来说,想要真正抓住其他竞品倒闭带来的资本红利,除了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外,还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入手:
一方面,避开主战场的航道正在下沉。
虽然一二线城市的家长在孩子英语培训接受度和教育付费方面表现良好,且明显属于高净值用户,但考虑到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联合多年并成立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实现,渠道下沉策略已经成为必然。
目前在线少儿英语平台客户大多针对一二线城市,但对于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来说,虽然少儿口语教育的需求相对较小从总市值来看,不会像一二线城市那么高。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在线少儿英语教育消费群体约有一半来自北上广深,而来自三四线城市的仅占13%左右。
一方面,这样的数据表明一线城市的家长拥有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也说明三四线城市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现在移动互联网完全可以达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三四线城市无疑是在线少儿英语企业转移阵地、避免激烈竞争的好途径。
在商业领域,曾经有一个经典的28%理论,大致意思是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人口。 因此,大多数企业将产品瞄准了具有较强购买力的20%人群。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开放,产品存储和分销渠道更大。 换句话说,很多小市场也可以汇聚成与主流市场相媲美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中国商业史上的很多成功案例,从脑白金、华为到如今的拼多多,都是在主流市场受挫而转向下沉渠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最后才得以振兴。总体情况。
另一方面,插入营销“小红旗”。
如果需求不够,营销就会弥补。 这句话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到了互联网创投圈的认可。 首先需要确认的一个概念是,少儿英语目前是一个典型的存量市场,有着非常高的成长空间。 它现在要做的不是挑战,而是弥补认知上的不足。
节目行业营销需要的是创造新的需求,满足触动用户消费的理性或感性因素,形成完整的认知输出链,激发用户对产品的消费欲望。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玩家来说,需要从行业和企业本身两个方面入手。
行业营销的必要性是让资本尽可能地流入少儿英语,从而对其他竞品领域产生“挤出效应”。
对于英语培训机构来说,企业应在情感上进一步放大家长的焦虑,将非刚性需求描述为刚性需求,从焦虑营销转变为恐惧营销,而说到恐惧营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保险推销员。 他们总是谈论车祸、死亡、重大疾病来吓唬人,然后目标用户根据防护意识选择购买保险。
曾提出“保护动机理论”,科学的恐惧诉求设计,应按顺序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1、威胁严重程度,2、威胁脆弱性,3、应对效能,4、自我效能。
前两个环节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 比如,英语翻译哑巴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训练孩子练习伦敦口音和牛津口音。 提高实践能力;
另一个例子是国内外的教育差距问题。 出国留学费用昂贵,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其实是不现实的。 比如奥数等进入高等教育的加分被取消,这说明基础教育本身更加重要。 如果不参加培训,就很容易落后。 等待。 接下来,我们推出了响应效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孩子们参与少儿英语培训,以弥合教育的地区差距。
在快消品的世界里,品牌曝光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即使是像可口可乐这样强大的品牌,也总是不断地通过广告来强化用户的思想。 对于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尤其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培训机构来说,在公众心目中建立深厚的品牌认知是持续获客的关键。 具体方法有很多。
比如,很多教育机构采取“爆款策略”,用教材占领市场,比如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黄冈教辅。
具体宣传方式有两种:一是寻找有强烈需求的客户,聚集小群人,放大势能。 例如,举办地区性少儿英语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另一种是增加频次,构建场景,反复唤醒,比如最传统的学校周边发传单、一些农村地区的墙画营销等。目的是抓住用户心智,用户可能不需要它。 品牌意识深入人心。
当然,对于少儿英语市场来说,选择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 随着各项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一点点的风吹草动也会引起很大的涟漪。 抓住机遇,抓住其他领域的弱势趋势。 较早出现的蓝海中的蓝海,成为快速发展的关键。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