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近期受到市场较多关注。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银行业呈强势走势。 中信银行年内一度上涨近50%,位居银行板块第一; 国有大型银行股快速上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创出历史新高。 最近几个交易日,银行股出现回调。
今年银行业强势走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种上升趋势是否可持续? 如何选择银行股? 澎湃新闻旗下高端投资对话节目《首席连线》近日采访了招商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廖志明。
廖志明 招商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
以下为采访整理: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今年银行股的走势特点,特别是国有大银行股的强势走势?
廖志明:今年的银行市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月份,第二阶段是二月份以来。 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以及今年2月以来,银行上涨的目标不同,背后的逻辑也不同。
2月份以来,银行股的市场表现主要体现“中特估值”。 我们认为,其背后有两个主要驱动力。 第一个驱动力是这些标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有恢复估值的动力。 第二个驱动力是“中国特评”市场下,市场资金的炒作也有关系。
中信银行之所以能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头羊,就是因为实际发行量很小。 同样,大型国有银行的实际流通量较小,也容易出现资本投机行为。 如果实际发行量比较小,获得涨停板所需的资金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因此,对于各大银行的涨停板,不必过于意外。
澎湃新闻:这波银行股上涨中,哪些基金在买入银行股? 目前该组织的配置如何?
廖志明:整体市场情况可能更多是跟游资有关,散户跟风,还有少量机构投资者参与,但不多。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持有量应该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2.0%左右。
澎湃新闻:您认为这种市场趋势能持续多久? 投资者应注意哪些风险?
廖志明:如果背离基本面,在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炒作市场的可持续性往往很难说,因为它主要是资金驱动的。 尤其是短期涨幅特别大的标的,建议投资者注意风险。 有些标的短期涨幅较大,但未来基本面和业绩不会有明显改善。 当市场热情消退时,股价也可能回落。 投资者应尽量不要跟风,多思考,多谨慎。 在投资银行股时,建议投资者选择自己熟悉的股票、有长期业绩和增长潜力的银行。
澎湃新闻:事实上,银行股整体仍处于长期“破网”状态。 对于银行股长期“断网”的状态,您怎么看? 这种状态未来能被打破吗?
廖志明:从全球范围来看,银行股“破网”很正常。 目前印度几大银行可能是2-3倍PB,算是比较高的了。 美国也有一些估值相对较高的银行股。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本轮倒闭的银行,如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曾经是小而美银行的代表,而这两家银行此前的估值已经超过2-3倍。长时间PB。 如此高的两家估值受到投资界欢迎的银行的倒闭,其实让我们深刻反思。 加拿大也有几家估值相对较高的银行。 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大多数银行估值都处于“破净”水平。
我个人认为上市银行的经营也比较差异化。 有些资产质量特别好,经营业绩好,盈利能力强,有未来发展逻辑,符合行业发展方向,未来可以达到或超过1倍PB。 总体来看,银行业估值没有太大提升空间。
澎湃新闻:这波银行股上涨后,您认为银行未来是否会推出再融资计划?
廖志明:目前,上市中小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较大。 未来估值如果能上去,也将为银行再融资创造一定的条件。 此前,部分上市银行估值较低,定增、可转债实施难度较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如果估值能上来,可以为再融资创造一定的条件。
澎湃新闻:目前,42家A股银行已披露一季报。 从业绩来看,能否简单评价一下各大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的业绩?
廖志明:总体来看,过去六七年A股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速较低。 从各家银行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表现相对较好,如江苏银行、杭州银行。 总体来看,股份制银行业绩面临一定压力。 比如中国银行的外币业务较多,美联储大幅加息对其相对有利。 展望未来,上市银行的业绩可乐观,但仍面临压力,例如利差明显收窄。
澎湃新闻:市场担心的银行利差压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缓解?
廖志明:这个预测有点困难。 过去几年,贷款利率大幅下降。 尤其是疫情期间,还强调经济效益。 商业贷款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均有所下降。 这些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很大,因为银行的负债成本相对刚性。 虽然近两年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但人们的偏好发生了变化。
我们观察到,老百姓定期存款的特点是非常显着的。 目前个人存款基本都是定期的,3年期、5年期,很少有低于1年期的。 虽然存款利率下降了,但存款的整体成本却上升了。 因此,过去几年银行利差大幅收窄。 不过,利差是否见底并不容易判断,还取决于未来经济走势。 我个人认为,未来3-5年,银行业利差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可能在1.5%左右,但中长期能否稳定还很难说。
澎湃新闻:根据银行最新的业绩报告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您对当前银行股有哪些投资建议?
廖志明:建议大家关注有基本面、有业绩的优质银行。 只有长期投资这些银行才能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 我们回顾过去10年,ROE高、成长性突出的优质银行的回报远远超过市场和部分基金管理公司。 比如江浙地区的优质城商行,以及一些零售银行,可能会有一些机会。 当然,投资优质银行时,也要关注估值,低价买入。 当市场特别火爆的时候,投资银行股就很难赚钱。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