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普通玩家,我一年只安装几次机器。 网上教的涂抹硅脂的方法有很多,我没有机会验证是否有效。 这次我们寻找了玩家中比较主流的涂抹硅脂的方法,并分别进行了测试,看看哪一种最有效。
测试平台我们选择了发热量巨大、TDP为140W的6800K。 主板是华硕X99杜蕾斯,内存是8GB*2海盗船,非常重要的散热器是猫头鹰NH-D14,硅脂是ID散热。 设备中提供的硅脂。
英特尔6800K
室温25.8℃
本次测试将使用AIDA 64软件进行温度检测和复制。 拷机项目采用单烤FPU方式,可以让处理器发挥全部性能,并实现最大功耗。 硅脂涂抹方式有七种:中心点式、X形式、五点式、螺旋式、少点式、多点式、均匀涂抹式。
点菜
第一种方法是我们常见的中心点法。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操作难度为零。 只需在CPU中央挤出适量的硅脂,然后将散热器压在CPU上即可。
待机温度
复印温度
复制测试时间为十分钟,温度曲线将保持稳定。 测试中,待机温度为39℃,非常平均。 但CPU拷机满载时最高温度仅为66℃。 我估计很多人会说我的电脑满载玩游戏才达到50多摄氏度,但这么贵的猫头鹰只能达到66摄氏度。
CPU缩进
这里有一点需要纠正。 AIDA 64 FPU单烤时CPU占用比游戏满载时高很多。 因此,温度测试时最基本要保证的是环境温度、热源、硅脂、散热器、风量。 否则一切一切攀比都是流氓。
散热器压痕
从上面的压痕可以看出,散热器与CPU之间的硅脂接触并不是特别充分,仍然有一定的空闲区域。 这和一开始贴散热器的方向有关系,即使中间滴了硅脂。 ,也有可能积压到对方。
五点
为了将硅脂涂得更均匀,有人发明了五点法。 所谓五点法,就是在处理器的四个角和中心点一点。 这并不难。
五点公式可能不太准确
待机温度
复印温度
最终的测试结果是待机温度和复印温度分别升高了1度,这可能与环境温度的微小变化有关。 因此,这一度的差异直接视为误差。
处理器缩进
散热器压痕
五点式这次可能硅脂用得有点多了。 可以看到边缘处已经挤出了很多硅脂,明显比中心单点厚很多。 这也可能是温度升高的原因。
螺旋
螺旋式硅脂涂抹方法是相当考验的。 说实话,画成这样是因为我手里的针管转到一半就用完了,后来又换了一根,不过U是装在主板上的。 申请起来确实很难。
漩涡鸣人的味道
待机温度
复印机温度
待机温度和之前的测试一样,都是40℃,而复印温度却变成了66℃,说明之前的温度可能受到了误差的影响。
CPU缩进
散热器压痕
虽然涂上去的时候看起来没那么大,但是实际看压痕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硅脂溢出了,而且散热器表面也有很多硅脂。 说起来,还有很大的距离。
X型还可以
X形一般用的人比较多,操作起来并不比中心点形困难多少。 而且周围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排出空气,所以这个方法也推荐给新手。
X形涂抹
待机温度
复印机温度
也许真的和厚度有很大关系。 待机模式下温度实际上回落至 39°C,复印模式下温度回落至 66°C。 温度波动也非常稳定。
CPU缩进
散热器压痕
我们可以看到CPU的硅脂压痕明显比螺旋形要细很多,多余的硅脂可以很容易地排出到外面,形成合适的厚度。
一点硅脂实在不行!
我经常听人说,硅脂不要用那么多,一点点就够了,大约是XXX豆大小。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吧。 绿豆大小的硅脂有什么作用?
硅脂 少许
待机温度终于突破40℃
复印机温度超过80℃
这次CPU的温度终于如愿上升,待机温度达到了45℃,复印机温度也达到了81℃,创造了新的高温。 接下来我们看看缩进情况。
CPU缩进
散热器压痕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CPU与散热器底部的接触面积只有硬币大小左右,而且还相当圆润。 接触面积太小会导致传热效率降低。 因此,在涂抹硅脂时,不要迷信。 适量是最好的。
该方法具有相同的相对效果
硅脂过少的反面是硅脂过多。 这次我们直接将剩余的硅脂全部挤到CPU上,然后盖上散热器,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么大的硅脂用量真的是很多
待机温度
复印温度
在硅脂过量的情况下,温升也比较明显,都在5度左右。 想必,对于很少的硅脂来说,这个温度是容易接受的,所以结论是多总比少好。
CPU缩进
散热器压痕
从压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硅脂像一层胶一样厚,就像CPU本身分泌的粘液一样。 虽然厚度不小,但也比薄薄的一层要小得多。 面积要强很多。
当你正常应用它时会发生什么?
最后一种就是我们常用的均匀撒布的方法。 很多新手都纠结硅脂如何涂抹不均匀,一直致力于验证均匀涂抹可以降低温度的传言。 在偶数应用测试期间,不幸的是我忘记拍摄偶数应用的照片,所以我只能向您展示最终的压痕。
待机温度
复印机温度
最终温度与第一次测试结果相同,只有待机温度39℃和复印温度66℃,这似乎证明只要稍稍正常,温度就不会受到影响?
CPU缩进
散热器压痕
通过压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散热片边缘还有一部分没有沾上硅脂,但其他部分的厚度依然不薄,但温度与中心单点一致。
经过最后几轮的测试,我们大致总结了应用方法对CPU温度的影响。 使用之前正常方式涂抹的硅脂,最终的温度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太少或者太多,都会导致温度升高,但是如果用手涂抹的话,真的是可以的最终下降超过1。 〜3°C。 如果你对温度不是那么敏感,或者对散热器有足够的信心,那么我强烈推荐你使用本文的第一种涂覆方法,因为它真的足够偷懒,而且足够简单!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