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ntel第13代酷睿处理器已经发布有一段时间了,但目前市场上唯一兼容的主板是高端Z790系列。 想要对处理器进行超频的用户自然不会错过Z790主板,但是对于想要入手13代i3、非K系列、i5甚至i7的用户来说,Z790高昂的价格实在是不太友好。钱包。
如今万众期待的中端B760主板终于问世,我们也第一时间收到了微星的迫击炮系列B760主板。 由于13代酷睿依然支持DDR4内存,所以这次迫击炮主板也会有两个版本,我们先入手使用DDR5内存插槽的微星主板。 我们来看看它的表现。
英特尔 B760 芯片组
由于本次评测的主角是微星主板,自然要介绍B760芯片组。 由于13代酷睿和12代酷睿采用相同封装,因此新款B760主板可以搭配12代酷睿处理器,而B660或其他600系列主板也可以通过BIOS升级支持最新的13代酷睿处理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与B660芯片组相比,B760芯片组对PCIe通道的规格进行了调整。 PCIe4.0通道数从6个增加到10个,但PCIe3.0通道数直接减半。 已减少至 4 项。 笔者推测,这也是由于PCIe4.0的快速普及而做出的调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B760芯片组仍然支持DDR4和DDR5,这对于竞品B650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毕竟隔壁只支持DDR5内存,升级成本无疑更高。
B760芯片组
该处理器支持16个PCIe 5.0通道和4个PCIe 4.0通道,与上一代没有什么不同。 芯片组和处理器之前的通道仍然是DMI4.0x8,相当于PCIe4.0x8,带宽是单向的。 不过,在存储方面,USB3.0略有变化。 为6个,同时USB2.0的最大数量为12个,为更多的外接设备提供支持,但与旗舰Z790相比还是略有差距。
总结一下B7 60芯片组的亮点:支持12、13代酷睿处理器,支持PCIe5.0并标配支持DDR5/DDR4内存,配备2个Gen4M.2接口,13代DMI4.0高速总线通道处理服务器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持。
主板外观分析
介绍完芯片组,现在进入正题。 此次的主角微星(简称“MSI B760M ”)基于该芯片组,采用M-ATX规格。 外观与上一代B660几乎没有区别。 配色方面延续了银白色散热铠甲+黑色PCB板的设计基调。
全覆盖热装甲
正面最引人注目的设计就是大面积的VRM散热模块。 款式还是最近迫击炮系列流行的银白色散热装甲。
银白色的散热铠甲表面也布满了斜纹纹理。 在黑色PCB板的映衬下,军事硬汉的气息油然而生,这也符合迫击炮系列一贯的设计风格。
除了对供电模块进行散热之外,微星B760M迫击炮还在M.2插槽和PCH南桥处布置了大面积VRM散热模块,保证主板的稳定运行。
-插座
由于13代酷睿处理器仍然有接口,因此微星B760M迫击炮主板上的CPU插槽很熟悉。 即使是12代酷睿处理器,也可以选择最新的微星B760M迫击炮,为CPU提供更强的硬件保护。 。
DDR5内存插槽
微星B760M 主板配备4个DDR5内存插槽。 单插槽最大支持32GB,四个插槽全部支持128GB容量。 虽然是B系列主板,但是内存支持超频,可以达到DDR5。 -,比上一代DDR5-激进很多。
因此本次测试我们也将四个内存插槽全部填满,单条16GB内存插槽组成了64GB的超大容量。 我们还开启了XMP,让内存在DDR5-下稳定运行。 只有这样的表现才能检验出这款主板的真实水平。
PCIe插槽
该主板提供三个 PCIe 插槽。 上部长槽采用金属装甲加固,不仅耐用性更强,而且支持高达 PCIe5.0x16 的带宽。 下部插槽由PCH提供,带宽为PCIe4。 0x4 和 PCIe3.0x1。
M.2接口
主板上还有两个PCIe4.0x4 M.2插槽,最大支持M.22280 SSD。 它们背面配备了Frost Armor散热器和高效导热垫,可以有效散发硬盘热量。 让固态硬盘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此外,微星B760M迫击炮还拥有人性化的设计。 固态硬盘固定采用快拆卡扣设计,拆装非常方便。
SATA 和 USB 扩展端口
这一代微星B760M迫击炮仅提供4个SATA接口,位于PCH南桥周围,支持最高/s速率。
它还支持 RAID 磁盘阵列来保护您的数据。
两个SATA接口旁边是主板的USB接口。 底部有两组,均为USB2.0速度,最多可扩展4个USB2.0接口。
还有一个USB3。 主板右侧接口,可扩展2个USB3.2Gen1接口和1个USB3.-C接口,充分满足各种外设的接入。
输入输出接口
该主板的I/O挡板与散热装甲相连。 拆卸和安装都很方便。 接口也可用。 从左到右有4个USB2.0; 1个DP; 1 个 HDMI; 3个红色USB接口为USB3规格; 1 个 USB3.0 极速Type-C接口,传输速率提升至100; 和1个2.5G以太网接口。 其次是2个WIFI无线接口,其余几个接口是普通音频接口和SPDIF光纤接口。
主板拆解欣赏
MSI B760M迫击炮的拆卸非常简单。 只需拆下固定散热装甲的螺丝,就能看到这块主板的真实面貌。
电源模块
虽然第13代酷睿处理器采用先进技术,能耗比显着提升,但强劲的性能需要稳定的电力输出,因此微星B760M迫击炮的供电相比上一代有所提升。
CPU供电部分,采用双8Pin供电接口。 这个配置即使是旗舰i9-也没有问题。
主板右侧依然是24Pin供电接口,这是硬件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我们继续仔细看看这款主板的供电规模。 厚厚的散热装甲下是一排排电感和DrMos芯片。 微星B760M迫击炮延续了12+1+1的供电设计,显然是为i9-这样的顶级CPU做好了准备。
每相核心电源均配备瑞萨电子的DrMOS。 DrMOS一共有13个,丝印。 每相最大电流为75A。 按照常规组合,其中一相必须为VGT(核心显示)供电,另外12相由VCORE供电。
电源PWM芯片布置在右侧电感附近。 该PWM控制芯片的丝印是。
最左边还有一个给电感供电的,采用的是独立的DrMOS,型号是。
微星B760M迫击炮还配备了一颗独立的PWM主控芯片,型号为,用于辅助工作。
PCH南桥
主板右下角还有一个显眼的VRM散热模块。 该设计与电源模块中使用的VRM散热模块一致。 斜角线条与“”字相配,铠甲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底部的芯片都覆盖着厚厚的铠甲。 盔甲。
拆掉VRM散热模块后,可以看到B760芯片组,主要负责控制I/O接口等一些外设接口,并提供一些PCIe通道。 虽然比旗舰Z790略小,但B760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已经足够了,无疑是13代酷睿机的性价比选择。
音频和无线网络
主板左下角是音频芯片,来自,有型号。 旁边还有一颗音频专用电容,保证电流稳定,可以进一步减少主板高频信号带来的噪声干扰,让用户体验纯净的音质。
同时,这款微星B760M迫击炮主板还提供了一块2.5G有线网卡,同样来自,型号为,后缀上的BG表明该网卡是增强改进版,主要体现在延迟上,这可以进一步减少网络延迟。
无线网卡的配置也不错。 它采用Intel的AX211,支持最新的WiFi-6E并集成蓝牙5.2,可以确保无线传输保持流畅稳定。
风机水泵接口
对于想要玩灯的用户来说,B760M主板还提供了排针和5VRGB排针,支持神光同步。 注意两种灯脚不能混用,容易烧坏。
此外,主板上还有多组风扇接头和水泵接头。 即使是旗舰CPU,也有可靠的散热来支撑。
BIOS体验
微星主板的BIOS还是原来的味道,黑红两种色调搭配简单的功能,看起来很有档次。 在简洁的BIOS界面中,可以查看平台硬件信息、调整启动设备顺序等初学者常用的功能。
按F7后,可以进入高级选项。 可以设置的选项更加丰富。 另外,可以直接在高级BIOS的主页上设置内存XMP,简单方便。
这一代微星B760M迫击炮无法超频第13代非K系列处理器,但第12代非K系列处理器如果配备外部时钟发生器仍然可以超频。
您还可以在 OC 选项卡中对内存进行超频。 这次我们使用了4条DDR5内存,并开启XMP以DDR5的高频低时序运行,为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性能保障。
另外,在OC选项卡中还可以看到CPU的各种参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款i7包含8个性能P-Core和8个能效E-Core。 与同定位的上一代相比,增加了4核心4线程的能效E-Core配置。
此外,i7-还拥有30MB L3智能缓存,支持Turbo Boost Max技术3.0,核心频率最高可达5.4Ghz,其中单P-Core最高可达5.3GHz,单E-Core最高可达5.3GHz最高可达5.3GHz。 4.2GHz。
值得一提的是,微星B760M 主板的BIOS中默认开启了Re-,而本次测试我们也会开启显卡的Re-进行测试,以保证显卡的充分释放表现。
测试平台介绍
为了测试这款微星B760M迫击炮主板,我们也尽可能的将配置最大化。 CPU采用第13代酷睿i7-,性能超越上一代旗舰i9-。 这样的规格对于MSI B760M迫击炮来说正好合适。
显卡是微星的超龙,高频低时序DDR5显存,四个插槽满插总共64GB。 只有高规格的配置才能见证这款主板的超强性能。
有了强大硬件的支持,显示设备也必须跟上,所以我们为这个测试平台配备了4K显示吊顶——由爱工&保时捷联合设计,4K@144Hz高刷和背光加持,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一种精致感。
理论性能测试
按照国际惯例,在正式开始我们的测试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平台的理论表现。
CPU-Z查看信息
首先使用CPU-Z检测测试平台。 可以看到和上面的测试平台是一致的。 内存一直在高频运行。 另外,可以看到该平台的CPU处理器部分采用了16核24线程进行处理。 该处理器的基准测试成绩为单核848.1、多线程11440、多线程14.7。 这个成绩已经赶上了上一代旗舰i9-。
7-Zip数据压缩与解压测试
性能更强的处理器在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优势。 测试中,i7内部24核心线程满负荷运行。 在两种模式测试中,平台硬件压缩速度为/s,而解压则可以达到/s。 综合得分部分,CPU使用率为2213%,使用得分为7.,综合得分为160。这意味着这款i7-被挤掉了。
另外,在测试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i7处理器的多核多线程在数据压缩和解压方面非常高效,数据处理速度可以超过100MB/s。 如果显存频率更高,那么这个结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理论性能测试
在另一个测试软件中,这款处理器仍然表现良好。 .5 版本中,i7 处理器的单核为 3.64pts,多核为 52.03pts,即 14.28 倍。 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都体现了这款处理器强大的渲染性能。
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这款处理器的单核成绩为803cb,多核成绩为14.34x。 结果还是很优秀的。
至于最新版本,在相同场景下,单核和多核i7处理器均为14.33x。 测试中几乎所有线程都被充分利用,16核24线程的配置也让它的渲染速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理论性能测试
最后,我们来看看常用的基准测试软件。 该软件内置了多种测试,可以很好的体现各种硬件的性能。
测试可以显示 CPU 性能如何随所使用的内核和线程数量而变化。 本次测试中,i7-最高线程分数为12105,单线程分数为1153。得益于改进的混合架构,这一代处理器在最大线程分数方面比上一代处理器领先19%左右。
接下来我们还测试了CPU和显卡的综合性能。 测试中CPU得分21890,GPU得分28500,属于全健康输出,没有问题。 在以DX11为代表的测试中,这款甚至取得了6W4的高分,CPU也不甘示弱,得分为45452,排名前列。 这让我对这个平台的游戏性能感到好奇。
缓存和内存测试
缓存&
众所周知,13代酷睿不仅支持更高的内存带宽,而且还拥有更低的内存延迟。 我们用它来进行测试。 测得的4条16GB双通道DDR5内存的读取、写入和复制速度分别为/s。 /s 和 /s 比我们最初评估的平台要高,延迟也不错,保持在前缀 6 以内。
i7-不仅是架构的改进,还有L2缓存和L3缓存的改进。 二级缓存从原来的4MB增加到了12MB,三级缓存也增加到了30MB。 因此,在这两项测试中,i7-相比上一代也有不少优势。
在计算能力方面,13代酷睿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与DDR5内存搭配使用时,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i7-无论是在24位、32位还是64位整数运算上都远远优于上一代旗舰i9-。 可以说是一个改进版。 大小核力量缺一不可。
创意生产力测试
卓越的理论性能还需要实际性能的支持。 在创意生产力方面,我们对以Adobe为代表的Adobe、UL-等生产力应用软件进行了模拟测试。
编写性能测试
在 中,我们对照片和视频编辑和导出的平台进行了基准测试,可以衡量平台对照片和视频编辑处理的性能。 照片编辑基准分数为11170分,其中图像修改分数为9291,批处理分数为13430,这证明多线程并发还是有很多优势。
在视频编辑测试中,该平台得分为11051,CPU全程保持较高频率,自始至终几乎没有降频。 可见i7——这款CPU也适合生产力软件。
编写性能测试
在测试中,i7-+平台也表现出色。 在衡量视频编辑和导出性能的ePro中,模式得分为1605; 而加入AV1编解码器后,运行测试时成绩更差,模式成绩高达2635。
在fects测试中,得分为1482,证明架构改进和高频内存对生产力软件有显着影响。 在更依赖CPU性能的OP测试中,多核多线程的i7-取得了1660的高分。
X264&
视频创作的生产力不仅取决于处理项目的速度,还取决于视频转码能力。 我们使用X264和X265来测试i7-的转码能力。
在X264下,该平台实现了114.76fps的帧率性能,数据处理能力可达22398.38Kb/s。
另一台X265测试时,处理帧率达到68.91fps,数据处理量为2225.23kb/s。
总的来说,16核心24线程的配置让i7-能够非常轻松地处理高负载应用,再加上高频核心睿频的支持,为处理过程带来了高效、快速的处理和数据处理。
专业生产力测试
除了照片编辑和视频编辑之外,专业的软件测试对于生产力也至关重要。 这里我们选择了两款流行的渲染软件和V-Ray进行测试。
它是一个测试CPU和GPU渲染性能的测试程序。 通过测试程序,可以了解建模、动画、材质、渲染、音频处理等一系列操作在不同计算机硬件上的渲染能力。
这套平台搭配i7-和超龙,展现了高端硬件的真正实力,测试成绩201.,测试成绩128.,得分93.64780。
V-
V-Tong是一款独立的渲染速度测试软件,用于测试平台在执行渲染操作时的执行效率和速度表现。 它有两个版本,V-Ray4 和 V-Ray5,我们也对其进行了测试。
在V-Ray4中,i7-的测试成绩不错,渲染速度较上一代略有提升。
在压力更大的V-Ray5版本中,多核和多线程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i7-final得分。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玩家最关心的是游戏性能。 这次我们选取了近10款游戏在1080P和2K画质下进行测试。
测试中我们都开启了最高画质,并将DLSS调整到画质文件。 测试显示,得益于CPU增加的L2和L3缓存以及DDR5的高频优势,无论是1080P还是2K分辨率,i7-游戏都能保持100帧以上的性能。 大多数游戏在2K分辨率下也能满足2K@144Hz的高刷新要求。
对于《F122》这样的赛车游戏,在DLSS3的加持下,这个平台甚至在2K分辨率下跑出了234帧的超高水平。 这样的结果,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网络游戏更是离谱。 《CS:GO》是一款极其消耗CPU性能的游戏。 在i7-的支持下,游戏帧率已经突破700帧。
日常综合体验测试
大多数用户更多的使用场景是游戏和办公并存,所以我们也通过两款软件的测试来模拟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情况,从而体现出这个平台的使用体验。
就是通过模拟实际应用来测试整个平台的性能。 通过日常基础功能、模拟生产力应用、模拟数字内容创作应用、模拟游戏应用等不同场景进行测试,更加符合实际场景。
最终测试结果如上。 该平台总分14717分,其中常用基础功能11940分、生产力13010分、数字内容创作19055分、游戏42790分,与上述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另外一个测试软件是它对于PC性能的测试结果比较真实,主要通过生产力、创造力、响应能力三个方面来综合评价。
经过测试,这个平台的总分是2495,其中生产力测试分数是2302,创造力测试分数是2743,反应能力测试分数是2391。这个分数已经很不错了,证明了该平台无论是在游戏还是生产力方面都表现出色,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各方面都相当强大,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FPU单烤机测试
最后是FPU烘烤机。 在室温24度下,使用软件进行稳定性测试,考虑CPU性能释放效果和供电模块的稳定性。
单独烘烤25分钟后i9-功耗稳定在272.66W。 核心频率始终在4.5GHz以上。 此时CPU电压为1.29V,温度为100度。 不得不说,新处理器的发热量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在测试时使用的是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在这里,我也想提醒大家,这样的高端处理器的散热必须足够,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性能。 。
另外,检查监控软件读取的传感器温度。 此时微星B760M迫击炮主板PCH南桥温度为57度,供电模块温度为63度。 整体来看,有全覆盖的散热铠甲支撑。 这款主板的温度控制还是不错的。
评价总结
在入门级装机领域,微星系列主板一直是大多数用户的首选,甚至有“迫击炮优柔寡断”之说。 由此可见迫击炮系列的知名度。 微星在本次测试的主板依然延续了以往的风格。 无论是硬件堆叠还是做工细节,都是中端主板中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这款主板在供电配置上比前代更进了一步,采用了12+1+1相供电配置,即使是i9-也能稳定运行。 PCIe5.0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性能速度和带宽。 所有M.2接口也升级到了PCIe4.0速度,固态硬盘的速度再次提升。 并且得益于DDR5的双倍带宽和更高速度,再加上XMP技术,高频和低时序提升了游戏体验。
话又说回来,作为一款支持DDR5内存的主板,采用微星主板打造的平台成本必然会高于DDR4。 不过,DDR5内存的价格正在逐渐下降。 毕竟,DDR5 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技术。 当然,这款主板的内存超频能力完全可以满足高频DDR5内存的超频需求。
如果你是DDR4用户,又不想升级到DDR5平台,那么这款微星主板还将提供DDR4版本,并支持最高的DDR4超频能力,是你装机的最佳选择。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