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加密精益改进团队
被推荐
四川烟叶复烤有限公司
“米易加密”精益改善团队成立于2012年4月,由后勤部、选型车间、复烤车间等3个部门的16名员工组成。 组长为厂长朱涛,核心成员:副厂长张飞、复烤车间主任王丽春、后勤科科长李明文、后勤科副科长张婷婷、复烤机电班组长车间付学华等,复烤车间机械维修邓广义、张晓华,其他成员:全选型车间审核员张英,质检员熊朝辉、杜艳,电气专业李波、让淼,电气技师陈华兴、企业经理黄宇等
队伍包括注册安全工程师1名、工程师1名、电工技术员2名、烟叶分级中级1名、烟叶分级初级3名、企业培训师1名、钳工技师1名。 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
1.精益改进活动
团队将逐步宣传、推广和实施精益管理理念和精益生产思想。 团队协助、齐心协力,先后开展了设备TnPM管理、查添促精益改进、精益小改、QC调研、团队建设、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运用了十大精益工具、六项精益工具。 sigma、QC质量控制等工具,聚焦卷烟行业的重点和加工企业的难点等,积极思考“减法精益管理”新方法,探索“分割精益管理”新举措,以“客户至上、杜绝浪费、尊重人才”的理念,将精益改进延伸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发现、发现和改进人、财、物方面的问题,达到目的企业质量与效率双向运行。
近年来,团队提出合理化建议230项,采纳完成小改造项目220项,获得实用专利6项。 其中,洁净选叶平台及洁净选叶方法获得国家发明奖专利,一种适用于诱捕烟叶贮藏害虫的装置获得新型实用专利授权。 团队开展的技改项目中,清洁选择法、适合烟叶储藏害虫诱捕的装置、绿色经济的诱捕方法、“新型麻除丝滚筒法”等均属国内首创。复烤行业并荣获各种奖项。 受到高层领导的广泛好评,并被脱叶、复烤企业推广使用。
2. 荣誉
近年来,德昌复烤厂先后荣获德昌县人民政府“贡献奖”、“环境保护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先锋”称号。
3、团队成员介绍
队长
朱涛(上图),男,50岁,毕业于西昌大学,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经理人”等资格证书,现任德昌复烤厂厂长。 1985年在原西昌卷烟厂工作。 历任动力车间主任、设备管理科科长。 2007年经人介绍调入复烤企业。 他政治思想强,工作作风优良,熟悉复烤加工各工艺流程和设备,善于运用精益工具根据客户需求查找现有设备的不足并带头组织攻关。 作为团队的“总舵手”,他主要负责确定团队年度公关目标的方向并安排组织实施。 他带领团队聚焦瓶颈,突破惯性,苦练“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不断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培育了一批扎根精益理念的新生力量,掌握精益方法,注重精益改进,提高质量和效率。 创造了连续多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优良业绩。
核心团队成员1
张飞(左图),男,39岁。 德昌复烤厂副厂长,毕业于四川大学,工程师,现任德昌复烤厂副厂长。 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确定项目目标、实施工艺方案修订以及组织效果验证。 熟悉复烤加工各工艺流程及设备,善于运用精益工具根据客户需求查找现有设备的不足并带头组织攻关。
团队核心成员2
李明文,男,49岁,德昌富巴金厂后勤部部长。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 他在团队中主要负责项目规划和实施,能够有效运用精益理念和工具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降低原烟储存过程质量损失率》QC项目荣获复烤公司QC竞赛优秀奖; 系统管理”课题,荣获再烘焙公司精益项目优秀奖。
团队核心成员3
张婷婷,女,35岁,德昌复烤厂后勤管理部副科长,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二级企业培训师,初、中级烟草分级师。 在团队中主要负责项目研发、组织实施改进,善于运用精益管理理念、精益工具、QC工具组织团队攻关、解决实际问题。 2012年,“提高烟叶选后损失稳定性”QC课题荣获复烤公司QC竞赛一等奖; “数量”QC项目荣获复烤公司QC竞赛二等奖; 2014年,“选型后显着降低烟叶中非烟物质比例”项目荣获复烤公司精益QC一等奖,第五届四川烟草公司QC竞赛优秀奖; 2015年,“降低原烟储存过程质量损失率”QC课题荣获复烤公司QC竞赛优秀奖; 奖; 2016年,“积极探索成品预约系统管理”项目荣获复烤公司精益项目优秀奖。 参与组织实施了 18 项精益改进和 11 项小型改革。
核心团队成员4
王立春,男,43岁,德昌复烤厂复烤车间主任。 毕业于西昌学院。 主要负责团队内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能够有效运用精益理念和工具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接受精益管理知识培训53学时,接收并汇报合理化建议70余条,参与组织实施精益项目42项,实施完成预设目标改进项目33项。 ”荣获公司精益项目一等奖。
核心团队成员 5
付学华,男,36岁,德昌复烤厂复烤车间机电班长。 毕业于西昌学院,维修电工技术员。 主要负责团队内项目的实施。
核心团队成员 6
邓广义,男,43岁,毕业于西昌学院,负责项目实施。
核心团队成员 7
张晓华,男,40岁,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负责德昌复烤厂复烤车间机械维修项目实施。
核心团队成员 8
李波,男,44岁,德昌复烤厂复烤车间机电专业,毕业于西华大学,主要负责班组内项目实施。
其他团队成员
黄宇、张英、熊朝晖、杜岩、让淼、陈华兴。
精选后的无烟烟叶杂质比例显着降低
项目背景
烟草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我们一直把减焦减害作为重大课题。 是否只有卷烟中的焦油含量、烟气尼古丁含量、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健康风险焦点和来源? 不难想象当一个人在食物中发现未知物体或气味时的表情。 当烟草作为日常消费的商品时,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因此,除了影响感知质量外,烟草气味和异物也是健康危害的潜在来源。
烟叶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行业特征污染物。 随着卷烟消费者日益认识到卷烟的危害,国家对烟草清洁生产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这些基本要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物理、生物和化学非吸烟产品。 这凸显了原料加工和选择在复烤行业中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改变传统选育中卫生控制差、生产效率低、无烟控制难的选叶模式,提高烟叶纯度,提高生产效率,使烟叶加工走向食品级加工模式,真正做到“卷烟级”。 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保障已成为“米易加密”团队努力的方向。
原因分析
传统选育卫生控制差、生产效率低、禁烟控制困难。
解决方案
针对复烤行业常见的劳动密集型落地式选型作业模式存在卫生差、效率低、二次污染物危害高的问题,团队采用《食品系统HACCP关键控制点及危害分析》、《 FEMA故障模式风险“评估”、“IE人体工程学”、“ECRS优化方法”、“TnPM”、“5W”、“因果证据”、“防池法”、“技能评估矩阵”等精益工具和方法等。在质量、效率、环境方面,采用食品体系认证中使用的HACCP危害分析方法,锁定复烤过程中非烟物质的关键控制点,最终探索并形成劳动密集型加工适合当前复烤行业的方法,人机结合的“净选叶模式”,可显着减少进入下道工序的物理非烟物质,有效杜绝“物理、生物、化学”的二次污染源。 ”。
这种人机结合的“洁净选叶模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地面选叶方式、繁重的工作流程、劳累的选叶动作、超负荷的体力交接和转移,实现了地面隔离选叶。 。 舒适省力,流程简化有效,可满足不同的选叶方式和多层次的选叶服务,达到专业分工、优质、高效、清洁生产的目的。
项目成效
清洁精选平台和精选模式运行以来,从质量上看,一是精选后烟叶中物理非烟气物质的去除效果显着。 例数为7例,比设定的目标10例少,选拔后通过率平均提高了0.38%。 二是现场工作分工明确,环境整洁有序,烟叶有效隔离,防止生物(痰液、鼻涕、污水污渍)和化学(香水、化妆品、外来污染物)的二次污染。 -使用药物),这表明质量选择(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效果显着。
在效率方面,首先,改进后,选叶动作数量由原来的17个简化为7个,单件选叶工日均非增值时间占比15.78%,有效增值时间占比84.22%。 日均选叶效率(精选、精选、片选、细片选)人均15片,平均增加:4.05片,日均效率提升36.99%; 比省内复烤厂高0.99%,多级选型更经济省内复烤厂增幅6.67%。 其次,生产周期的增值时间增加了5小时,增值率提高到49%,比改进前的价值流增值率提高了11%,表明效率提升效果非常显着。
经济方面,一是缩短了烘烤季节的用工时间,节约成本0.7元,比改善前减少98057.59元。 二是人员组合优化后,减少了计时员的数量。 原来的27名质检员减少到22名,按人均工资计算,每月可减少人工成本约9679.8元,烘焙季节可节省人工成本约58078.8元。 。 三是节省研发设施成本,
与平台选叶成本相比,平台选叶成本为61953.36元。 在无形管理效益方面,一是开发了洁净烟叶筛选平台和洁净筛选方法,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二是减少二次污染危害,提高客户对烟叶筛选和加工的满意度。 三是加快烟草行业清洁生产、降本增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