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配置推荐使用搭配框架的方式来说明各个价位段、不同需求的硬件搭配组合。 由于电脑配置中的配件大多有不同的品牌和型号,价格也会相差很大,所以框内没有具体的标记。 的价格。 如果实在看不懂这种框架式的电脑配置推荐,可以看装机世界最新的配置推荐文章,里面有现成的详细配置,也可以直接私信我,我会关注的你的建议。 具体需要为您匹配合适的硬件。
1、1500-2000元电脑配置及搭配建议
从需求导向来看,1500-2000元的电脑基本是办公用的。 使用全家桶、追剧之类的完全没有问题。 由于预算原因,这个价位的机器一般都没有独立显卡,所以在选择CPU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带核显的版本,可以提供基本的显示和输出功能。
对于Intel来说,可以考虑第12代 G7400和i3-12100。 G7400虽然是双核,但性能并不算太弱。 可以轻松播放4k视频。 如果配备独立显卡,甚至可以运行轻量的单机游戏。 。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升级到四核i3-12100,多任务性能更强,而且我之前测试过12100,搭配独立显卡,可以运行3A游戏,可以可以说是刷新了4核处理器的天花板。
对于AMD来说,最新的Ryzen 7000系列仍然没有入门级版本,但办公机不需要专注于新一代硬件,毕竟价格很高。 相反,性能可用,价格更重要。 所以我认为目前Ryzen 4600G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它是两代前的处理器,采用Zen2架构,但拥有6核心规格,加上性能不错的Vega7内显,价格才600元,而对于A320主板来说,仅需900元左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4600G的性能甚至可以玩GTA5,比英特尔核显强很多,所以如果你想玩一些轻度游戏但又不想使用专用显示器,那么APU会更适合你。
5600G比4600G贵了100元,而且性能提升并不大。 4600G的性能对于办公来说绰绰有余。 图表中的5600G只是为了给你多一种选择。
至于主板,原则上可以选择入门级的,但要注意:如果要连接4K电视观看视频,必须确认主板上的输出接口是否可以达到4K 60Hz比如Intel平台上的H610M-K,它的HDMI是2.1版本,最高可以支持4K 60Hz没有任何问题; 而AMD的B450M-K也可以支持4K 60Hz。 如果主板只支持4K 30Hz的话,画面的流畅度不会很好。
内存方面,现在DDR4已经很便宜了,单条16G就可以直接用了,办公用绰绰有余。 当然我知道双通道会提升核显的性能,但是办公机的性能已经足够了。 除非你用4600G,又想玩游戏,单条16G的价格更实惠,能省多少就省多少,还可以预留内存槽,方便以后扩展。
硬盘方面,现在SSD的价格已经非常实惠了。 为了电脑的流畅,请务必选择SSD固态硬盘。
2. 3000-5000元电脑配置建议
在3000-5000的预算下,我们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再加上一块独立显卡,让整台电脑拥有一个均衡的性能。 您可以用它来玩1080P游戏,或者用它来绘图和视频编辑。 如果你是学生党,预算有限,但又想装一台有一定性能的电脑,那么3000-5000的预算是个不错的入手选择。 也不算太贵,而且性能比2000块钱的好很多。 。
首先看CPU部分,Intel平台可以选择i3-或i5-。 之前很多媒体都做过评测,说是一代神U也不为过。即使推出13代处理器,在我心目中仍然没有办法取代。 如果您有硬件解决方案或编辑需求,可以将CPU更换为带有核显的i3-12100或i5-12400。 英特尔的核显在视频编码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主板采用H610或B660,B660会分为DDR4和DDR5版本,不通用。 个人建议选择DDR4版本。 DDR5会增加整机成本,但性能提升并不明显,所以不适合这个价位段。
AMD推荐R5-5600,虽然是上一代产品,但是6核的性能对于今天来说还是足够了。 R5-5600是纯Zen3架构,支持20条PCIe GEN4通道。 性能和扩展性比Zen2架构的R5-4500好很多。
至于R5 5600和i5——谁更好? 游戏性能方面稍好一些,扩展性也稍好一些,而且可以升级到13代,可玩性更高。 R5 5600整体价格较低,但性能还是足够的,就看你更喜欢哪一款了。 如果是我的话,带核显的i5-12400还是比较合我胃口的。 玩游戏、视频编辑都可以。
内存方面,16G容量玩游戏足够了。 由于是游戏机,建议使用双通道内存,以提高游戏帧数。
显卡方面,这个价位的显卡预算并不算太多,大概在1000到2500元之间。 这里我挑出了三个模型。
首先是AMD的RX 6600,性能弱于3060 12GB。 目前它在市场末端有售。 可以用来玩1080P的游戏。 玩3A游戏有点难,不过也可以玩。
Intel Arc A750性能接近,但价格更便宜。 虽然很多人还是担心它的稳定性,毕竟Intel进入独显领域时间不长,但是硬件配置还是够用的。 再加上超高频的驱动更新,我还是愿意相信ARC显卡未来的潜力。
我选择了12GB的N卡。 虽然性能比没有高出多少,价格也贵了几百,但是稳定,而且有光线追踪和DLSS的加持。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购买8GB版本。 价格也便宜不了多少。 它不仅减少了内存容量,还减少了位宽。 与12G版本相比,性能逊色很多。 有些游戏甚至比A750还差。 选择它确实不如直接上12GB 3060。
N卡最大的优势就是驱动和稳定性,所以如果你有生产力需求,比如画图、视频编辑等,建议直接选择N卡; 但如果你是一个单纯想玩游戏、想要追求最高性价比的玩家,A750和RX 6600会更有优势。
硬盘方面,1T容量足以安装系统和游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扩展。
在供电方面,独立显卡是比较耗电的配件,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显卡型号来选择。 这里选择的三张卡的功耗都在200W以内,所以500-600W的电源就足够了。
对于4000预算的游戏配置来说,我更喜欢搭配的组合。 价格4000出头就可以匹配了,玩非光追游戏还是很舒服的。 如果配N卡的话要贵500左右。
3、5000-8000元电脑配置建议
5000-6000的预算适合预算比较充足的学生,或者是想认真玩游戏的玩家,比如想玩2K游戏或者做一些中等生产力用途等,是一款性价比还不错的电脑。
这个价位的机器,cpu可以从6核起步,Intel有i5、13400和13500可以考虑。 13代i5的核心数量有所增加,这使得其多核性能更强。 比如13400就达到了10核。 但话题度最高的还是i5-13500。 不知道这次13500怎么样了。
核心数量居然堆到了14核,多核性能甚至接近上一代i7-。 多核13500对于游戏性能的提升并不大。 如果你追求的是高性价比的游戏,我还是会推荐i5-,但如果是用于多任务处理的话,那么i5-13500绝对是神U。
如果主板使用13代CPU,可以选择B760芯片组,扩展性会比B660稍好一些。
AMD部分除了两款Ryzen 5000系列之外,我还添加了一款AMD最新的Ryzen 7000——R5-7600X。 然而这一代Ryzen 7000有痛点,所以它往往不是我写配置表的首选。 虽然Ryzen 7000拥有不俗的性能和出色的能耗比,但在中端主流产品线中,多核的优势依然比Intel更为猛烈。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Ryzen 7000最让人痛苦的就是主板的价格。 主流定位的B650一般起价为800元,因为采用了DDR5、PCIe GEN5等先进规格,增加了其不少成本,使得价格势不可挡,在性价比上比B760逊色很多。 尽管Ryzen 7000处理器的价格有所降低,但主板的价格却被增加,以抹平这一优势。
当然,Ryzen 7000的游戏性能更强,所以如果你是一心一意玩游戏,想要尽可能的发挥游戏性能,那么选择Ryzen 7000也是可以的。 而且,AMD前段时间还推出了入门级A620芯片组。 虽然扩展部分被砍掉了,但至少价格便宜了很多。
内存部分,这里添加了DDR5,因为如果使用Ryzen 7000的话,就只能安装DDR5内存,所以购买时请注意。
与刚推出时相比,DDR5的价格下降了很多。 16GB双通道版本仅便宜300元,门槛降低了不少。 不过DDR5主板还是比DDR4贵,而且现阶段DDR5相比DDR4的性能提升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想把性价比最大化,我还是推荐DDR4平台,即使你想用32G如果你花太多的钱,你可以享受内存自由的感觉,尤其是现在的3A大作很容易占用16G内存,所以有这部分需求的人可以选择更大容量的内存。
至于显卡方面,Intel A770的价格虽然有所下调,但依然和A750一样,需要不断优化。 AMD不久前发布的显卡是一款非常引人注目的显卡。 起价 329 美元起,
后来正式推出,售价 269 美元,性能大概是顶级水平,但 8GB 显存和 128 位位宽让它定位为 1080P 游戏。
N卡就更难受了。 前段时间推出的4060 Ti性能比3060 Ti强了10%左右。 除了涨幅小之外,价格还要卖到3000以上,相比之下便宜了500左右。 所以,这个定价策略显然意味着必须先清掉30系卡。 尽管采矿浪潮已经过去,但我们仍然受困于它的遗产。 所以目前价格昂贵,优势最多就是优秀的能耗比,然后采用新的架构,所以除非你对生产力有刚性需求,否则买这张卡真的要三思而后行。
4、8000-10000元电脑配置建议
8000-10000属于中高端电脑的配置。 如果花掉这个预算,首先要确认自己的需求,因为在相同的预算下,不同用途的电脑规格会有很大差异。 比如显卡对于玩游戏来说比较重要,但是现在高端的40系卡都非常贵,买起来很容易炸掉预算。 而且视频剪辑会消耗更多的CPU,因此预算分配也会有所不同。
当我们来到8000-10000的预算时,我们终于可以使用最新的CPU和显卡了。 Intel可以选择i5-13500和i7-13700。 13代处理器的性能相当不错,规格也有诚意。 如果你想打造一台中高端电脑,13代将是我的首选。 。
主板方面,如果你选择的是可超频的K系列CPU,那么可以使用Z790主板进行搭配,否则可以选择B760。
AMD有7600X和7700X可供选择。 目前降价的X系列会比不带X的版本更具性价比。性能方面,多核也逊色于Intel 13代,但游戏性能还是可以的,所以就看需求。
在这个价位上,昂贵主板的劣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如果你选择R7-7700X作为你的CPU,那么直接进入B650主板。
有人可能会问X3D的处理器可以选吗? 由于堆叠式3D V-CACHE技术,X3D处理器的缓存性能大幅提升,这对于游戏和一些生产力目的有帮助。 说是现阶段最顶级的游戏处理器也不为过,但就是价格呢……毕竟制造成本肯定不低。 有人会为了游戏而花那么多钱买处理器吗? 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果是我的话,与其多花1000多,还不如升级显卡,效果可能更明显。 除非我现在的显卡已经是顶级的了,那我就会考虑X3D。
内存最高可达32GB,这也是目前中高端电脑的标准配置。 如果是为了生产力,可以使用更大容量的内存。
显卡部分,我选择了4070和4070 Ti。 怎么说呢,这两款卡,规格和性能都还不错,至少比4060 Ti好,但是价格贵一些,4070的性能大概在上一代3080左右,而4070 Ti的性能则在3080,而两者的能耗也低很多,可以节省一点功耗。 4070流畅跑2K不是问题,而且4K画质也不错,而且可以4K打开,用DLSS 3玩起来很舒服。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尺寸显卡的部分,因为一般都是采用高端卡的模具,无论是长度还是过肩,所以一定要注意机箱的兼容性。
至于电源,我刚才提到40系列卡非常节能,所以不需要像3080或3090那样近1000W的电源。这里700-850W就足够了。
5、万元以上电脑配置及搭配建议
最后是1万多元的配置清单。 这个范围很广。 便宜的一万多元就可以安装,贵的五万多元也是可以的。 所以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 毕竟钱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花好每一分钱。
Intel CPU不一定要选择K系列,可以选择非K 13900搭配高端B760,不超频对于生产力来说也不错。
对于AMD来说,虽然主板可以选择更高端的X670,但由于采用双芯片设计,虽然扩展性更强,但价格也较高,而且双芯片组会占用主板空间。 相反,可放置的槽位数量有限等等,所以还是有点蛋疼。 除非你有攻顶的想法,否则选择高端的B650会更实惠。
注意这里的散热片。 高端处理器会产生大量热量。 如果散热器不够坚固,就会影响CPU的性能。 特别是在高压负载下,功耗将超过300W。 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的处理器。 散热器可以处理它。 另一方面,Ryzen 7000存在热量积累的问题。 即使功耗没有Intel那么夸张,也建议使用更高规格的散热器,更加安全。
内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32G足以玩3A大作,为了生产力的目的还可以增加到64GB甚至更大的128GB。
显卡有两种选择,AMD卡和N卡。 N卡有4080和4090。 两人的表现毫无疑问。 4080 比上一代提升了 24% 左右,4090 则提升了 60% 以上。 至于价格,4080价格昂贵,几乎追上了上一代3090的价格,但4090就其整体性能和价格而言,应该是所有40系列卡中性价比最高的。 我知道4090说是性价比肯定会被诟病,但事实是它确实是所有40系卡中最有诚意的卡。
虽然这两款AMD卡的整体性能不如4090强,但由于价格比40系列卡低,如果你想玩4K游戏,这两款卡在价格上是不错的选择。
硬盘方面,如果经常需要传输大文件,可以直接使用PCIe 4.0的SSD,传输速度会更快、效率更高,但如果纯粹作为游戏盘使用,PCIe 3.0和SSD的差距就比较大了。 4.0不明显。
摘要:618干货电脑配置清单推荐与介绍(2023年618台式组装电脑装机建议)
虽然本文只给出了5张配置图,但每张配置图中的配件都可以组合成n张配置单。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结合图表中的框架来搭配自己的配置。 如果不确定你组合的配置是否兼容,可以私信我。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