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 iPad Pro 2023,我只关心一个问题:LiDAR 距离让我们拍摄 3D 立体照片还有多远。
这就是 LiDAR 内部的实际样子。
本质上它类似于我们在上多次看到的ToF,通过计算光线照射到物体然后返回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距离(d=(t×c)/2),通常使用红外光。
在红外摄像头下,我们可以看到iPad Pro的激光雷达投射出一个光点。 从苹果的专利文件中可以看出,利用光点是为了提高亮度以覆盖环境光。 此外,光源也换成了激光,并在接收端增加了特定波长的滤光片,以提高检测的信噪比。
至于苹果所说的“可以从光子层面检测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SPAD阵列。 实际上,光子 ( ) 可以触发信号。
但我们可以看到LiDAR的分辨率并不高,远不如Face ID。 当使用ARKit中的调试选项扫描三维结构时,较小的物体或结构较复杂的物体会变得粗糙。 但LiDAR的探测范围为5米,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房间。 有趣的是,由于它利用光来探测空间,激光雷达会认为镜子里还有另一个世界。
在此之前,ARKit只能利用摄像头和AI粗略地检测飞机的位置,但现在LiDAR已经可以绘制出相对准确的空间3D模型。 这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左右移动iPad来检测飞机”,现在我们可以立即找到它; 并且识别更加准确。 例如,在内置的“距离测量”应用程序中,锚点和线会出现在对象的边缘。 当您靠近时,会有更精细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AR模型最终可以被物体遮挡。
此前在ARKit 3上,相机可以利用AI挑出人像并实现人物遮挡,但对于人以外的物体却无能为力。 有了LiDAR,任何物体都可以遮挡AR模型,更加真实。 如果你想在App中实现这个功能,只需要添加一行代码就可以了。
但我们发现LiDAR系统的帧率实际上很低。 建模后,视角的移动仍然依赖于相机、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因此,当遮挡物不动而相机移动时,问题不大; 一旦遮挡物移动,它就开始显示它的东西。 所以即使有了激光雷达,人物的遮挡仍然主要依靠相机数据和AI抠图。
这可能是iPad Pro不使用LiDAR进行人像模式摄影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在激光雷达眼中,人类只是一群……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谷歌已经实现了用摄像头实现空间3D结构的检测,而根本没有使用ToF。 这个API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是一些软件已经在使用,但是精度达不到LiDAR的水平。 具备ToF的手机可以利用深度信息进一步提升遮挡效果,但至少在+上,仍然存在严重的错位问题。
当我浏览开发文档时,我还发现苹果结合了3D和2D数据来识别场景。 例如,在官方Demo中,它可以识别地板、桌子、座位、墙壁等。
因此,LiDAR对现有AR体验的改进基本上仅限于更快的放置和更好的遮挡。 要真正发挥3D空间探测的能力,需要对软件进行积极的适配,比如添加一些物理效果。 我猜这就是为什么苹果率先提前半年在iPad Pro上安装LiDAR,这样半年后12 Pro上市的时候就没有软件了。
至于激光是否对人眼有害,苹果在随附的提醒中表示,iPad 属于 1 类激光产品,符合 FDA 标准。 FDA的官网还提到“1级激光辐射不被认为是有害的”。 2级或以上将强制显示提醒标志。 苹果也借此机会重申:不要盲目拆机,盲目拆机很容易。
苹果的ARKit生态系统越来越好,开发并不难,而且适配范围广泛。 即使你有3D模型,你也可以直接将其转换为USDZ文件,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并且可以在网页上预览或本地下载。 就连戴尔官网也为XPS 13制作了USDZ模型。现在ARKit甚至可以利用真实环境来渲染反射、景深和噪点。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阵营对ToF的反复尝试,苹果看到方向就不会轻易改变。 即使是非常糟糕的设计也可以持续四年。 因此,开发商投资AR的风险会更小。
LiDAR只是AR方向的一小步。 这段时间苹果申请的专利都是AR眼镜方向。 iPad Pro的推出意味着苹果已经拥有了足够强大的移动芯片和软件生态系统。 有动作捕捉,还有空间跟踪。 AR 的唯一先决条件是手势识别。 如果我们能在今年的 WWDC 上看到手势识别,那么距离 AR 眼镜的发布也许就不远了。
除了LiDAR之外,这一代iPad Pro的其他升级点似乎都非常“常规”:A12Z是A12X开核,键盘只是改为折叠结构,唯一多出来的就是触摸板。
新的光标对于我来说使用起来既快乐又烦恼。 写稿子的时候移动光标确实比抬手戳屏幕舒服多了; 它还可以正确支持网页上的悬停操作,甚至还有右键菜单,与桌面版体验几乎相同。
iOS中很多原本需要滑动的操作,现在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完成。 它非常聪明,知道在浅色和深色背景下显示不同的颜色。 当遇到图标和控件时,就会被吸收。 这种动态效果首先出现在Apple TV上。 ,这与微软的类似。
但烦恼就在于这种自动吸附。 比如编辑文档的时候,移动光标就会像这样一行一行的跳转,有一种失控的感觉。 在设置中关闭这两个选项可以缓解但不能完全改善问题。
而且苹果,自家配件都是自家儿子,第三方鼠标滚轴都这样。 如果你使用苹果的第一方鼠标和触摸板,鼠标支持滚动惯性,但存在我们刚才提到的吸附问题; 触摸板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连接,都有比较大的延迟。 但在 Mac 上不行。
只要你的iPad可以升级到iOS 13.4,就可以支持鼠标和触摸板。 大多数软件只需要点击、滚动和简单的文字操作,所以不需要做特殊的适配。 然而,在一些专业软件中,用户会期望复杂的鼠标操作,例如悬停、拖动、多选,甚至拖动,这需要使用新的API和开发人员的适应。
在现在的微软全家桶中,Word无法用鼠标选择段落,Excel也跟不上点击。
这款键盘可以说非常苹果:打开时连贯的动作自然展开成悬浮状态,合上时也是如此。 只有当铰链转动到一定角度时,iPad才会亮起并同时解锁面部。
这种铰链甚至比许多笔记本铰链更稳定。 虽然三角形结构少了,理论上磁点也少了,但苹果加强了磁力,这使得它比以前的键盘盖更稳定。
触摸板有点小,但到处都可以按,而且支持各种手势。 键盘是背光的,感觉有弹性。 整个键盘看起来很扎实。
但糟糕的体验却隐藏在细节之下:键盘声音太大,触摸板声音更大; 开合角度就到此为止了,我知道iPad屏幕有很好的可视角度,但这不是你把铰链放死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体重的增加。 11英寸版本的键盘本身重量约为600g,比以前重了一倍。 另外,iPad的重量超过一公斤,厚度超过15毫米。 握在手中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手腕上的重量。 13英寸版本达到1362g,比Air还要重。 这基本上就是笔记本的主体。
这些,再加上3:2的屏幕、手写笔、分离式的结构,都意味着苹果决心让iPad成为生产力工具,而自我证明的Pro方向也很明确。
但说到iPad的生产力,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能否取代笔记本”的话题。 事实上,争吵双方都明白,替代不是0和100%,而是一个程度。 能替代到什么程度,你只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首先,iPad扮演什么角色?
例如,当我编码单词时,我需要打开数十个浏览器窗口并在一个屏幕上比较4个校样; 例如,编辑者需要调整波形的颜色; 例如,程序员需要运行虚拟机。
确实,iOS 上不缺生产力软件,比如 iWork、Adobe、还有小团队开发的 Rush、Luma、、、… 好软件太多了,我也不知道比我高的有多少我不知道。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兄弟版”和“阉割版”。 如果你想让它们在iPad上高效工作,你就必须像PC上的微信转账一样重新设计它们。 这是苹果与软件厂商长期博弈的过程。
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云服务让iPad成为临时生产力设备。 比如基于同步,在公司没写完就可以在路上写。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使用场景; 但Luma中视频片段较多,同步起来比较困难。 在iPad上编辑需要很长时间复制素材,然后在电脑上复制也需要很长时间。 ,这不是一个好的使用场景。
第二个问题,笔记本起什么作用?
我们正处于一个只要睁着眼睛就得盯着屏幕的时代。 当你在生活中添加一个屏幕时,它必然会与其他屏幕“争夺时间”。
对我来说,上面是台式电脑,下面是手机,还有电视玩游戏看剧。 笔记本夹在中间,我每周只使用一次。 iPad Pro进入生活后,更换笔记本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为什么你的下一台计算机应该是一台计算机”的逻辑就是这样布局的。
但当你的主力本来就是笔记本,而且你到处都带着它的时候。 当iPad的生产力无法与桌面系统相媲美时,试图与笔记本电脑争夺时间,很多时候会沦落为外出时多带一台设备的尴尬境地。
更重要的是,iPad Pro虽然形态更加多变,但也牺牲了作为平板电脑的体验,而无法实现笔记本的体验。
作为平板电脑,iPad显然没有对手,但为什么苹果仍然如此努力呢? 这是因为苹果用它来取代笔记本的野心从来没有停止过。 虽然每一代都被嘲笑,但也许有一天其他人会微笑地发现iPad已经占据了原本属于PC笔记本的一点空间。 别忘了刚才那些生产力软件可以在所有 iPad OS 设备上运行。 如果其他厂商想要追赶平板电脑,他们会发现它不如iPad,而且还比iPad贵。 到时候,谁也回不来了。
所以,微软也坐不住了。
作者/彭林,
编辑/凯伦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