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方面,稳投资正在加紧谋划“先手棋”。 近期,多地紧锣密鼓敲定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聚焦重大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奠定基础、惠及长远的重大投资项目。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安全也在发力。 2023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提前释放1.46万亿元。 河北、江西、山西、浙江等地已披露明年一季度发行新专项债的计划。

展望2023年,专家预计,随着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回升,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为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宏观经济市场。

多地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

项目只有早规划,才能早实施,早见成效。 多地提前启动明年重大项目规划,并于2023年启动重点项目准备工作。

广东省发改委近日透露,广东明年初步计划重点项目投资9000亿元,比今年增加1000亿元。 在建工程将加快推进,一批成熟项目尽快开工,特别是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市管网等重点项目将提前开工。 广东明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围绕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尽快将既定部署转化为带动性、高质量项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判形势,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的基调,提出“政策力度要适度超前”“适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资” ”。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稳定经济的重要一环,稳投资必须发挥好。 事实上,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各地政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谋划,为投资稳定增长提供支持。

近日,宁夏、青海等地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2023年一季度和全年重大项目工作。其中,2023年宁夏计划形成100个重点项目在自治区内选择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生态环保项目。 青海在“两新一重”领域规划示范前瞻性项目,强化项目储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敲定了2023年重点推进任务,其中计划推进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重点抓好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此外,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文要求在5G、千兆光网络领域部署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 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取得成效。 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项目、重大区域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明确的重大项目,推动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上马。

专项债券等资金担保率先发力

重大项目提前谋划,资金、立项等相关保障也提前推进,强调“尽快”、“尽快”。

专项债券在拉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徐洪才日前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考虑到明年一季度稳增长的压力,财政部近日发布了新的特别债务限额2023年预付1.46万亿元,要求各地2023年支付1.46万亿元。早发行、早使用季度,将更好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明年专项债券发行要把握三个字:早、准、快。” 徐洪才表示,将指导当地尽快将提前发放的额度与项目进行匹配,并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准备发放计划,确保第一批有可观的金额。明年一个季度。 使用的特别债券发行数量。 全国人大批准2023年新特别债限额后,剩余金额将按程序发行,要求地方政府按照“资金跟随项目”的原则,适当加快发行进度并尽快形成体力负荷。

多省新发专项债券势头强劲。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江西、山西、浙江等地已披露明年一季度发行新专项债券的计划,预计明年一季度先行发行金额年。

粤开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稳投资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不仅可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还能起到优化投资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适度超前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补短板、优化供给结构。 特别债券的加速发行将为稳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确保发行后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此外,还加快机制体制改革,畅通投资障碍。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简化投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或变相新增审批流程,全面规范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激发投资活力和动力,投资持续发展。 为稳定经济增长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分析指出,随着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和资金来源强化,明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回升,同时为稳定宏观经济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2023年,在适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支持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加快至5%左右。 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新基建等新基建项目将对拉动投资产生巨大作用。 此外,一大批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交通水利工程、区域协调互联等基础设施建设密集实施,也将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恢复。

罗志恒表示,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将出现反弹,总体趋势是先高后低。 在投资结构上,他表示,一方面加强公共服务,投资基础设施补短板,如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管网、社区配套设施等; 另一方面,他将重点关注新能源和新基建。 帮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如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

“展望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将是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是明年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观点。 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通过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带来支撑。 (孙少华)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