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融资比几年前相对容易,利率也大幅下降。” 深圳一家车库充电桩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深圳充电桩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凭借充足的资金支持,该公司冲出本土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运营商之一。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资金的快速到位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也是财务管理部门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以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专项贷款陆续落地,民营企业融资状况不断改善。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在走访多家民营企业以及银行、创投等领域的金融机构时了解到,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已出现复苏迹象,但不同行业的融资情况存在分层。 随着订单的不断增长,一些国家倡导的新兴领域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但部分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困难。
新兴产业融资受青睐 创投机构更愿意支持硬科技
“过去几年,氢能作为绿色低碳新能源,氢燃料产业发展迅速。” 亿华通相关负责人付晓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模式通过后,融资变得相对容易。
如今,亿华通已先后登陆新三板、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并获得工商银行等主流银行的信贷支持。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融资环境近年来持续改善。 央行将绿色低碳和新兴科技产业纳入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融资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激励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数据显示,6月末,两种工具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和24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33亿元和1648亿元。 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750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超过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此外,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好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行动计划。 巩固科技创新再融资政策的牵引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6月末,科技创新再贷款余额32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00亿元,撬动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约1.75万亿元。
“在金融体系中,银行通常支持大中型企业,而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机构则持续支持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产业的发展。 ” )合伙人张卓介绍,从社会现实需求出发,储能、电力新基建、汽车电子等创新型企业在新能源几个细分领域有强烈的投资和扩张需求,产生了大量的资金。的融资需求。 细分行业也成为当前创投行业最热门的赛道。
“8年开花,10年开花结果”是早期硬科技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特点。 在张卓看来,早期硬科技股权投资机构从投资立项到上市退出平均可能需要12年时间,而且要有跨越牛熊的预期。 具有上述理念的投资机构更适合支持小型初创企业的发展。
房企救市首当其冲“保交”仍是民企支持重点
民营企业中,房地产企业依然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扶持的重头戏。 在央行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参会的8家企业中有4家是房地产企业。 不过,与新兴产业相比,这些民营地产企业的重点是“救市”。
上述与会房地产企业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同时表示希望进一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
去年底以来,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迎来重要转折。 央行扩“第二支箭”,进一步延伸多项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结构性政策。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虽然民营房企仍存在融资困难,但整体已有所改善。
克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7月8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499.74亿元,环比下降10.1%,同比下降46%。 房地产企业融资规模近年来仍处于较低水平。 不过,7月份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328.95亿元,环比增长84.8%。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也显示,7月份房企信用债发行恢复,发行总量同比增加。 其中,万科、绿城、滨江、新城、新湖中宝等5家非央企顺利完成信用债发行。 7月份非央企发行量创2023年以来最高,但发行企业仅限于个体企业,“第二支箭”利好政策并未惠及大部分民营房企。
有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 此前,央行将保障性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5月末,稳步推进试点城市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实施,延长“金融十六条”涉及的两项措施两者都是给当前房企融资提供了适度宽松的资金环境,保证房企纾困工作稳步推进。
有效需求略显不足,金融机构积极解决“首贷难”
“目前部分小微企业客户仍处于观望状态。” 北京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一些小微企业的风险也有所增加,因此目前客户的有效需求还不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步要优化银行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意愿。中型银行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 同时,大中小银行要积极解决“首贷难”问题,在满足民营企业续贷需求的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信用贷款比重。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北京、深圳等地央行也在指导辖内银行重点扩大“首贷户”,通过推动建设,弥合银企信息鸿沟。征信平台。
事实上,中小微企业抵押品不足、获取有效信息困难、成本较高,很容易成为缺乏信用信息的“准白户”。
新网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银行要客观看待民营主体面临的生存状况,不断优化企业相关大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迭代风控模型,保持了解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 控制信用风险非常有必要。 银行应尽量避免依赖某项数据进行“单点突破”风险防控,努力向“多点推进”方向设计风控模型,加强不同来源数据的交叉核对。源,完善风险管理。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有银行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建设涉企数据共享平台,构建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进一步提高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披露和使用效率,完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披露和使用效率,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可信度,减少金融机构获取小微数据的机会。 的代价。 出台更加精细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措施,确保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滴灌”。
此外,董希淼还建议,我国应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共担责任、共担损失的机制,比如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基金。 民营企业缺乏信息、缺乏信用、缺乏担保等,逐步降低担保费率。 此外,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建设引导“长钱”进入
“资本市场是助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华南当地一位监管机构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小微企业、风险投资等机构的参与,将更能够帮助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快速成长。 而如何引导“长钱”进入则是重中之重。
张卓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创投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母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等。 前两者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 社会资金的投资意愿与二级市场的涨跌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企业和企业家将硬科技创投行业作为多元化资本配置的风口之一。
“地方政府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张卓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通过设立母基金、配套一些直投子基金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在当地扎根,培育新经济。 增长点。
张卓表示,由于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不同地方政府母基金对创投机构和创新企业的投资容忍度不同。 考虑得更周到一些。 目前,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投资风险的容忍度越来越高。
对于引入“长钱”,张卓认为,养老、寿险资金与创投行业的投资周期相对契合,但目前我国养老、寿险资金进入创投行业的比例仍然较低。相对较低。 因此,他建议可适度放开养老基金、寿险资金进入创投行业的比例,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蒋凡编辑陈莉校对薛景宁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