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爱逛街的年轻人,在北京的商场、剧院里,你应该经常会遇到一些迷你玻璃房:一两个年轻人拿着麦克风在门内轻声唱歌,完全不顾人流。和外面的人。 看。
2017年以来,迷你KTV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新宠:周末,总是有年轻人排起长队。 资本端,迷你KTV融资消息也层出不穷:就在唱霸宣布投资线下迷你KTV“米达minik”运营公司爱美科技数千万元的第二天,友唱也宣布投资获房友宝在线增资6000万元投资。
随着传统线下KTV的没落以及《大歌手》、《钱柜》等品牌的倒闭,传统KTV必须寻求新的转型路径,而这种转型也为线上互联网公司布局了泛娱乐业务。新的大门被打开了。
迷你KTV作为自动售货设备,也体现了今年流量的新趋势:在线上流量价格越来越贵的今天,线下流量成为新的争夺点。
人们质疑迷你KTV会走共享单车烧钱的老路,但业内人士却拍着胸脯承诺:我们不会烧钱,我们的目标是利润丰厚的夹娃娃机生意。
今年2月,唱吧CEO陈华战略投资市场首个迷你KTV品牌米达。 在他看来,这种新模式非常适合消磨线下碎片时间。
在周末、节假日排起长队的KTV门口,也能看到喜茶等网红产品的影子。 新产品的出现首先要引起年轻人的好奇心。
“一个优秀的市场,一定会吸引无数人的追捧。”陈华说。 需求有了,人群也有了,这就引发了资本和很多企业的竞争。 迷你KTV的硬件也很相似。 竞争最终如何突破同质化是关键。
如何突围:专利、区域竞争、产品体验
米达和友昌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营,一种是代理。 后者是传播当地资源的最佳方式。
一般来说,在一个区域内,综合考虑渠道优势后,只会签约一个代理商; 尤其是与商场的合作。 购物中心将与合作伙伴关系紧张。 迷你KTV不能再进驻同一商场。
“大部分商场都是在一年内与品牌签订租约,商场自己会比较一年内各个品牌的使用情况。如果一年内赚不到钱,商场肯定会放弃你。” 优星人员分析。
商业模式:不烧钱,只赚钱?
“迷你KTV和共享单车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一开始就是盈利的!”
这句话成为最近迷你KTV与共享单车对比时最流行的一句话,也成为厂家吸引加盟商的点:三个月回本,五个月稳定盈利,成本仅需2万。
迷你KTV确实与共享单车不同。 没有一开始就烧钱的事。 由于商场租金、电费、管理费等的存在,迷你KTV本来就是“买不起”的。 碎片化的时间消耗不会是免费的。 在北京的新世界百货,按照60元/半小时/两人的标准,实际上比传统KTV贵了三倍左右。
但如果不免费,就意味着不烧钱,稳定盈利?
事实上,迷你KTV更喜欢对标吊机,而不是对标共享单车。 夹娃娃机是商场中存在多年的传统游戏。 大多数夹娃娃机的成本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 机器维护和娃娃补货的成本并不高,每月利润高达2万元。 到周末结束时,6台机器的营业收入最高时,一天可以超过5000元。
未来空间:广告+泛娱乐
事实上,早在2011年,日本就出现了类似于今天迷你KTV的“ONE ”:房间只有3平方米,只能供一个人使用。 但如今,迷你KTV的经营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商场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立的透明迷你KTV,不仅可以产生传统的付费唱歌盈利模式,而且还是一个绝佳的广告摊位。 而且目标用户群也非常集中。
此外,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线下渠道成为娱乐行业重要的流量入口。 通过线下门户推出增值服务、与商家结成商业联盟,都是迷你KTV可能的新玩法。
从想象空间出发,迷你KTV不仅是线下唱歌、打发碎片时间的连接点,也是连接商业广告、泛娱乐市场、音乐选秀节目的重要平台。 从这个角度考虑,B端市场其实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迷你KTV其实只是今年的小型KTV之一。 还有创业者应该关注的线下小店:迷你健身房、娃娃机、网红店、新零售等。 这些小网点既有传统的线下体验渠道,又有有线在线支付方式,门槛较低,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场还远未饱和。 所以,如果你正在创业,可以看看这些小网点是如何成功的,也许你还能抓住这个机会。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