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
编辑 ✎ 黑人智慧 (VR-2014)
从配置到外观,X在9月13日凌晨苹果发布会之前就已经被泄露,虽然很多人以为它的名字是,也接受了不少吐槽和口水。
但这仍然不构成障碍。 今后,不知道会有多少果粉遭受“肾痛”的困扰。
X,起售价高达8388元,最贵256G版本9688元,创下历史价格记录。 但与此同时,最引人瞩目的是,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变革或将拉开帷幕。
X在互联网上率先实现OLED全面屏。 正面和背面由玻璃制成,内部由不锈钢制成。 它防尘防水。 它拥有一块5.8英寸的屏幕,分辨率为2436×1125。 显示密度达到历史最高,并支持True Tone。
没有Home键,没有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而Face ID作为手机生物识别技术被搭载在其中,用户可以实现“刷脸认证”。
虽然被跳过了,但刚一出现就被认为是“过时”的产品。 这可能是苹果智能手机历史上最悲伤的产品。
就在苹果发布会的前一天,小米刚刚发布了两款手机产品Note 3和MIX 2。其中,Note 3还推出了人脸解锁的新功能。
忘记密码、二维码和 Touch ID,从现在开始,智能手机将成为 Face ID 统治世界的时代吗? 这个功能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是“赞”还是“坑”?
“看看”解锁将成为手机标配?
在没有Home键的情况下,解锁Apple X需要三个步骤: 1.拿起手机; 2、看一看; 3. 从下向上滑动手指。 可以通过侧面的按钮召唤 Siri。
很简约。 “看着它”来解锁它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概念。 但下一个大问题是:Face ID 可靠吗?
三星就掉进了这个坑。 今年4月,三星在S8上应用了面部识别功能。 不过,三星表示,面部识别的安全级别低于虹膜和指纹识别,其安全级别无法满足支付功能。 S8推出后,也有用户发现一张照片就能骗过S8的人脸识别系统,完成解锁。
三星还“善意”提醒用户:如果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虹膜扫描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它可能无法在阳光直射下工作; 如果传感器上有污垢,它可能无法工作……
不禁让人抓狂:那你这个函数有什么用呢?
最终三星的选择是在这个坑里躺着,暂时不爬上来。 在后来发布的Note 8中,这一功能并未得到改进。
但这一次,为了保证人脸解锁功能的最佳实现,苹果进行了大量的配置更新。
X 使用 A11 芯片中嵌入的神经引擎。 该神经引擎采用双核架构,每秒执行 6000 亿次运算。 人脸数据全部由A11引擎处理,不会发送到云端。
X拥有前置3D感应摄像头,支持前置人像模式。 同时支持AR(增强现实)技术,配合摄像头完成人脸识别验证。
而且,苹果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用相机拍照并与存储的图像进行比较的识别方法。 在此前泄露的外观中,X全面屏正面的“刘海”因为“太丑”而被喷成狗,但实际上,它集成了8个传感器,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和点阵投影。 等,投射30000多个光点,通过神经网络为用户的脸部绘制深度面部模型。 解锁时,“缺口”内的红外检测光扫描用户脸部,与模型进行比对,完成解锁。
苹果表示,红外面部识别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X人脸识别的错误率为百万分之一。 另外,在设备上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识别用户的注意力来判断解锁。 而且,通过红外识别,无需面对手机即可使用人脸解锁功能。 而且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表情、姿势变化非常大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识别解锁的效果。
也就是说,照片和口罩欺骗的问题,苹果都可以解决。
苹果在现场表示,眼镜不会影响面部识别的判断。 至于墨镜……还是留给果粉们去尝试吧。
前天,一款基于AI的人脸解锁手机小米Note 3发布。 日前,vivo在海外发布了一款新机型,同样拥有人脸解锁技术。
为什么要“刷脸”?
各大移动终端厂商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布局已经开始。 无论是三星、苹果、华为还是谷歌,都在几年前就开始在这一领域有所防范。
2012年,谷歌获得了一项用于解锁手机的面部识别专利。 2015年,苹果也解锁了该专利。 而苹果公司也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收购。 2013年,苹果收购了一家3D传感技术公司; 去年,苹果收购了机器学习公司Turi; 今年它还完成了对一家以色列人脸识别技术初创公司的收购,该公司声称其人脸识别软件成功率高达99.67%。 %,还可以识别同卵双胞胎。
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智能终端。
两年前的汉诺威电子展上,马云用自己的脸向包括德国总理在内的嘉宾演示了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
今年3月,百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为被拐儿童与亲属进行匹配。
6月,南航在南阳机场推出国内首个人脸识别智能登机系统。
9月初,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的首个子品牌K PRO在杭州开业。 肯德基与支付宝合作,为三台点餐机添加刷脸支付功能。
▼
小姐姐体验戴假发人脸识别点餐
▼
这次我化妆后通过人脸识别点餐
生物识别技术已从实验室进入商业化阶段。 预计202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
密码设置简单易被破解,复杂易忘记; 一旦各种证件丢失或被盗,身份识别就会很麻烦。 生物识别技术无疑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与指纹、虹膜等技术相比也具有更多天然优势,因此近年来增长最快。
“指纹、虹膜等识别方式只能解决‘你就是你’的问题,但无法解决实名制问题。”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唐文斌曾对黑智表示,“他们没有国家权威机构身份信息数据库的支持。 而且,与虹膜、指纹等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更加自然便捷,体验也更好。”
对于移动终端设备厂商来说,为何想要抢占“人脸识别”这一先进技术,可想而知。 因为,未来,它很可能是新一代移动支付和移动终端交互的入口。
在国内,也诞生了一批在人脸识别方面拥有独特技术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阅面科技、云天理飞等。其中,支付宝的人脸扫码技术,还有小米Note 3、vivo的人脸识别技术,都是由旷视科技提供的。
“刷脸”可信吗?
然而,“刷脸”并不是一件可以高枕无忧的事情。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就曾曝光过人脸识别的安全隐患。 晚会上,央视用视频模拟演示了如何破解人脸识别。 在主持人主办的FIT 2017互联网安全创新大会上,平安科技安全研究员高廷宇也表示,人脸识别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破解:
1.注入应用程序绕过活体检测
2.视频攻击绕过活体检测
3. 3D建模绕过云检测
4. 面部霉菌绕过云检测
5.使用不当的接口保护和各种奇怪的设计缺陷
曾记得两年前,赵薇丈夫的脸被冒充,赵薇的豪宅被卖掉。 “所有模拟信号识别,无论是指纹还是人脸,都不是100%。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产品工艺,选择专业厂家的技术。” 当时,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唐文斌对黑智有过这样的评价。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脸识别都像三星那样不可靠。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也在开发新的面部识别系统,以增强识别的准确性,让隐私变得越来越难以泄露。
除了苹果之外,高通最近也推出了图像识别系统,通过深度感知(深度)增强人脸识别技术的功能。 即使是 3D 打印的面具也无法被愚弄。 不过,它对双胞胎不起作用。
另一个例子是,神经网络经过训练可以根据头发、体型和姿势等特征来识别人们的身份。
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方面,《碟中谍5》中通过扫描生物个体的整个身体和步态来判断进入者是否符合生物识别码要求的步态识别技术也是由国内初创公司开发的银河水滴。 准备用于商业用途。
AI技术的发展可能会诞生更多的交互方式。
回到苹果。
与其他厂商相比,这是苹果首次在其产品中应用面部解锁功能。 但对于苹果来说,大家可能也习惯了它的行为模式:某项技术可能不是它第一个提出的,但在功能和实用性上,苹果一定是得到了加强和完善的。 比如当年的指纹识别也配备了Touch ID 5s,让这项技术更加可靠。 这次,苹果只是使用面部解锁而不是登录。 苹果表示,未来将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第三方应用程序中。 我们也可以看出它在安全方面是多么的细心和谨慎。
或许,我们在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可以信任苹果。 随着苹果的应用,备受关注和质疑的Face ID将稳定这波浪潮。
当然,让用户放心并不容易。 他们提出了更多疑问:照片可以解锁,那么系统能识别化妆后的脸吗? 双胞胎呢? 前者似乎解决了,但后者……还是设置密码比较好。
而且,比较尴尬的是,发布会上,可能是因为光线原因,X的第一次人脸解锁体验失败了……
在发布小米Note 3时,雷军也表示,人脸解锁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场景:
“干手指”,手湿时指纹解锁难以识别;
冬天无法使用触屏手套进行指纹解锁。
总而言之,雷布斯的意思是,人脸识别作为主要的识别功能,要谨慎使用。
那么,当你的肾脏受伤时,你会相信自己的脸,同时拿着你的新智能手机吗?
好了,今天的主题就讲到这里吧,不管如何,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